[1] |
赵全芹, 张树永. 基于高效教学的医学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8): 39-43. |
[2] |
刘国坤,邹义松,陈甘雨,王炬勇,郑红,谢泽中,卢江龙,周志明,刘涛,罗思恒.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与学的探讨[J]. 大学化学, 2020, 35(3): 41-46. |
[3] |
魏灵灵,张可嘉,李淑妮. [Co(NH3)6]Cl3实验中制备条件对配合物形成影响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20, 35(1): 64-69. |
[4] |
王丽萍. 全英文研究型教学效果探讨——基于有机材料化学课学生问卷调查分析[J]. 大学化学, 2019, 34(4): 26-33. |
[5] |
翟红林,张晓昀,姚小军,李书艳,贾学庆,曹晶晶. 大学本科化学信息学课程的设计与优化[J]. 大学化学, 2019, 34(3): 11-15. |
[6] |
严赞开,马嘉俊. 潮汕工夫茶校本化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11): 33-37. |
[7] |
刘扬.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化学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10-114. |
[8] |
李淑妮,翟全国,蒋育澄,胡满成. 如何在基础无机化学实验课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思维——以实验“[Co(NH3)6]Cl3的制备”的改革为例[J]. 大学化学, 2018, 33(3): 36-41. |
[9] |
路慧哲,张莉,段红霞,马琛. 结构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8, 33(2): 36-39. |
[10] |
张树永,朱亚先,张剑荣. 本科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实施建议[J]. 大学化学, 2018, 33(10): 1-6. |
[11] |
许丽梅,陈建中,林若川. 化学实验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实验项目“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为例[J]. 大学化学, 2017, 32(7): 37-43. |
[12] |
林毅,吴云,丁琼. “分析化学中误差与数据处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17, 32(3): 15-18. |
[13] |
任艳平.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课程平台——“基础化学实验一强化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7, 32(1): 15-20. |
[14] |
何婧琳,曹忠,李丹,张玲,谭淑珍,陈平,李伟. 案例教学法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大学化学, 2016, 31(8): 27-32. |
[15] |
陈莉,李艳梅,吕长利,张景萍. 高等师范院校高分子化学的多元化教学[J]. 大学化学, 2016, 31(6): 2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