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查正根, 兰泉, 郑媛, 蒋俊, 李玲玲, 朱平平.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一流建设[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7084-0. |
[2] |
王靖宇, 王蘅, 熊辉, 陈志飞, 原弘. 论如何通过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以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9): 76-82. |
[3] |
孙瑞卿, 许紫婷, 魏巧华. 通过拓展大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以“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碘量法)”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9): 96-102. |
[4] |
刘贤响.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J]. 大学化学, 2020, 35(5): 10-14. |
[5] |
姚忠平, 丛培琳, 郝素娥, 姜兆华, 黄玉东. 哈工大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146-150. |
[6] |
张恒,马莹,刘刚,张冬菊,宋其圣,苑世领. 分子模拟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9): 26-31. |
[7] |
王海霞,高培红,王向东,向丹,蒲敏. 建设课外开放实验 拓宽实践育人途径——以课外化学开放实验为例[J]. 大学化学, 2019, 34(11): 97-102. |
[8] |
刘刚,张恒,马莹,苑世领,宋其圣. 化学专业拔尖学生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85-89. |
[9] |
李育佳,贾叙东,陈露洪,朱成建. 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化学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4-17. |
[10] |
马莹,印志磊,张恒,李晓燕,宋其圣. 化学专业拔尖学生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大学为例[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23-26. |
[11] |
朱亚先,洪炜,夏海平,吕鑫,谢兆雄,杨朝勇,曹晓宇,郭祥群. 厦门大学“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8-13. |
[12] |
曾秀琼,蔡吉清,魏晓芳,王敏,王国平,毛侦军. “厚基础、强能力、重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8, 33(8): 14-18. |
[13] |
李丽萍, 杨雨鹤. 化学(师范)专业培养体验剖析和改革建议[J]. 大学化学, 2018, 33(6): 11-17. |
[14] |
亓英丽,毕华林,姜言霞. 面向卓越教师培养的“本硕一体化”化学教育课程群构建[J]. 大学化学, 2018, 33(5): 18-23. |
[15] |
田东亮. 物理化学实验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8, 33(3): 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