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玲玲, 兰泉, 郑媛, 蒋俊, 查正根. 从纸上到躬行:基于有机化学理论和文献的实验设计及优化之低年级本科教学初探[J]. 大学化学, 2022, 37(2): 2109014-. |
[2] |
金玉杰, 姚莉韵, 郁松, 蔡玉兴, 李宁. 仪器分析实验中浸润式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以气相色谱实验为例[J]. 大学化学, 2022, 37(10): 2203008-0. |
[3] |
高淑娟, 姜姗姗, 王炎, 李林枝, 张改清. 高校无机化学“缓冲溶液”中隐性思政元素的渗透[J]. 大学化学, 2022, 37(10): 2107015-0. |
[4] |
冯玲玲, 陈琼, 李玉梦, 梁景晗, 王舟. 蓝藻FBP/SBPase的制备及其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分析——科研转化的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设计[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6087-. |
[5] |
李秋平, 朱琳, 胡敏杰, 罗利娟, 吴昊. 免洗手消毒用酒精凝胶的制备实验设计与课程思政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8007-. |
[6] |
李彦琴, 张洁, 王卫, 杨金凤, 于锋.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教融合实验教学探索——以TiO2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实验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8044-. |
[7] |
王同为. 组成确定缓冲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强的分析[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101038-. |
[8] |
王浩, 刘红瑜, 韦淼今. Python在分析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9): 198-204. |
[9] |
吴志铭, 张佳宁, 李仕菊, 许新华, 刘梅川. 电聚合制备分子印迹电极及其特异性表征[J]. 大学化学, 2020, 35(4): 132-136. |
[10] |
姚凤凤,闫春更,张伟,马佳妮,赵军龙,谢钢. 播种化学梦 铸造科学魂——西北大学化学科普实验室的实践与反思[J]. 大学化学, 2019, 34(8): 160-166. |
[11] |
乔正平,尹明大,许先芳,黄华珍,闫素君,彭慧娟,毛宗万.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8, 33(9): 75-81. |
[12] |
刘绍乾,方正法,杨章鸿,董和大,黄思. 磺基水杨酸合铜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测定实验的改进[J]. 大学化学, 2018, 33(3): 59-62. |
[13] |
刘永梅,张晋芬,孙立森,戴维林,李晔飞. 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8, 33(10): 18-20. |
[14] |
张树永,侯文华,刁国旺. 物理化学教学研究会第三次会议纪要[J]. 大学化学, 2017, 32(9): 1-4. |
[15] |
刘浩然. 化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的设计与思考[J]. 大学化学, 2017, 32(5): 2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