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娇, 金谷, 李玲玲, 姚奇志, 刘红瑜, 王晓葵. 分析化学设计型实验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6061-0. |
[2] |
刘坚华, 姚莉韵, 林琦, 杨若林. 医用有机化学在线考试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8039-0. |
[3] |
彭一鸣, 刘英菊, 刘伟章, 邓远富. 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的探索——以大学化学类课程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9063-0. |
[4] |
孙长艳, 李文军, 路丽英, 董彬, 周花蕾. 线上开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Cr(III)系列配合物的合成与分裂能的测定”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8047-0. |
[5] |
赵云斌, 王宏, 刘敏, 王楠, 陈浩, 吴康兵. 分析化学实验在线考试的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10016-0. |
[6] |
陈永雷, 吕文娟, 陈宏丽, 陈兴国. 分析化学经典内容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源泉[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10028-0. |
[7] |
王建国. 采用语音课件方式进行在线教学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7020-0. |
[8] |
高琼芝, 刘英菊, 张声森, 杨思源, 蔡欣, 刘海峰, 周晓华.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10065-0. |
[9] |
孙树喆, 张泽浩, 张斌. 酸碱滴定中强碱滴定弱酸滴定初始曲线的数学解释——以NaOH滴定HAc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8008-0. |
[10] |
何蔓, 陈贝贝, 胡斌. 基于砷形态的分离/富集加深学生对“分布分数”的理解[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6036-0. |
[11] |
卢松涛, 王群, 李杨, 姚远, 康红军, 吴晓宏. 新工科视角下分析化学类课程科研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5): 2011052-0. |
[12] |
张进, 刘利, 姚思童, 张宇航. 基于“SPOC+慕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的在线教学实践——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59-0. |
[13] |
姚琳, 姜茹, 辛春艳, 聂慧芳, 周钢, 王平安. 有机化学全线上BOPPPS教学模式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67-0. |
[14] |
周丽景, 于湛, 孙晓颖.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68-0. |
[15] |
吕家根, 张成孝, 杜建修, 漆红兰, 高强, 岳宣峰, 张静, 刘伟, 汤薇, 段新瑞, 刘成辉.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重构的思考和教改探索[J]. 大学化学, 2021, 36(3): 19120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