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玲玲, 陈琼, 李玉梦, 梁景晗, 王舟. 蓝藻FBP/SBPase的制备及其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分析——科研转化的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设计[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6087-0. |
[2] |
黎朝, 温庭斌, 吴伟泰, 张延东, 曹晓宇, 朱亚先, 吕鑫. 科教融合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厦门大学创建国家级一流化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5): 2010002-0. |
[3] |
李立奇, 杨枭荣, 张元. 可见光诱导的2, 2-二(1H-吲哚-3-基)乙酸乙酯的合成——推荐一个绿色有机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19-0. |
[4] |
纪敏, 王新葵, 孙延波, 王旭珍, 王新平.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7041-0. |
[5] |
蒲祥, 王晗光, 邹平, 王广途, 乐贵洲, 刘宽, 程琍, 冯鞠花, 张慧贤, 黄乾明, 饶含兵. “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及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2053-0. |
[6] |
张晓丽, 关新新, 李朝辉, 郑修成. ZnO-g-C3N4多孔Z型异质结的合成及净化有机废水性能研究——推荐一个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9): 152-158. |
[7] |
李玲玲, 兰泉, 查正根, 蒋俊, 冯红艳, 郑媛. 有机化学实验线上课程之扬长避短教学设计与实践篇[J]. 大学化学, 2020, 35(5): 263-268. |
[8] |
汪蕾, 宋楚文, 谷青雨, 张英华, 刘平, 孙培培. LED光诱导下咪唑并吡啶氰甲基化反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探索[J]. 大学化学, 2020, 35(4): 90-95. |
[9] |
刘雪蕾,吕明泉,潘锋. 北京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暂存研究[J]. 大学化学, 2020, 35(2): 75-81. |
[10] |
朱宝林,张沙沙,霍国钠,马露露,李振宁,赵臻翔,申启捷,邱晓航. TiO2纳米粉体的掺杂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伯苓班无机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2): 50-57. |
[11] |
马晓爽,苏燕,姜林,张赟,钟欣芮,余孝其,李梦龙,郑成斌.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化学拔尖班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74-80. |
[12] |
南志祥,李珺,张逢星,白银娟. 铜卟啉合成及其敏化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一个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J]. 大学化学, 2017, 32(4): 46-51. |
[13] |
朱宝林,马露露,王雪,邱晓航. 氮氟双掺杂TiO2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和光催化性能研究——暑期科研训练实验实例[J]. 大学化学, 2017, 32(12): 60-68. |
[14] |
刘钢,朱万春. 基于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物理化学综合实验设计[J]. 大学化学, 2016, 31(9): 62-67. |
[15] |
林则东,戴玉华,李可心. 光电子寿命与介电常数的关系及其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J]. 大学化学, 2016, 31(6): 7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