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谈洁, 王文杰, 袁荃. 以核酸适体为载体讨论前沿技术和应用成果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 大学化学, 2021, 36(9): 2103080-0. |
[2] |
武海, 黄甜甜, 曾巧, 王华子, 金晓艳, 刘杰, 凡素华. 分析化学实验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9): 2103082-0. |
[3] |
柴占丽, 白风华, 张兵兵. 大型仪器分析实验中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9): 2104005-0. |
[4] |
陈明丽, 于永丽, 杨婷, 赵爽, 杨春光, 白俊杰, 王建华. 分析化学课程群建设探索[J]. 大学化学, 2021, 36(9): 2106039-0. |
[5] |
吴缨, 姚李, 高大明, 胡坤宏. 引入文献阅读的分析化学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8): 2103004-0. |
[6] |
刘轶, 林权, 刘堃, 张皓, 宋文龙, 史作森, 崔占臣, 张恺, 张俊虎. 针对非高分子专业学生进行高分子化学课程综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8): 2011017-0. |
[7] |
丁飞, 张翠, 邱晓航. 新模式下的核磁共振实验教学探索和提升[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12050-0. |
[8] |
邵伟, 张万群, 胡万群, 李维维, 盛翔, 柯玉萍, 杨凯平, 孙晴, 朱平平. 线上线下混合式“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实践与思考——以气相色谱实验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12012-0. |
[9] |
谢木标, 朱国贤. 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策略探索——以无机化学课程晶体结构内容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6050-0. |
[10] |
孙长艳, 李文军, 路丽英, 董彬, 周花蕾. 线上开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Cr(Ⅲ)系列配合物的合成与分裂能的测定”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8047-0. |
[11] |
李娇, 金谷, 李玲玲, 姚奇志, 刘红瑜, 王晓葵. 分析化学设计型实验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6061-0. |
[12] |
霍利军, 倪健领. 思维导图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101041-0. |
[13] |
魏明灯, 魏巧华. “一流学科”建设中元素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以碱金属元素为例谈元素结构与性质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8073-0. |
[14] |
臧宏瑛, 王永慧, 李阳光. 将“锂键”概念拓展到化学概论课程的氢键知识教学[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11056-0. |
[15] |
曹秋娥, 凌剑, 李菲, 周川华, 刘世熙, 王林. 关于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以云南大学化学专业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5): 2103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