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米娜, 朱鹏飞, 陈馥, 邓茂青, 甘绮龙, 陈龙. 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组成测定——介绍一个大学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4): 152-160. |
[2] |
马雪璐. 配位化学中新型金属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成键特点[J]. 大学化学, 2020, 35(1): 47-52. |
[3] |
魏灵灵,张可嘉,李淑妮. [Co(NH3)6]Cl3实验中制备条件对配合物形成影响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20, 35(1): 64-69. |
[4] |
王斌,刘宗瑞,段莉梅,许良,白锁柱,王晓红. “Weakley型稀土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与发光性质”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1): 70-75. |
[5] |
谢俊忠,杜骏豪,何嘉炜,胡皓然,沈辰熹,卞江. 稀土元素配合物结构的大数据分析[J]. 大学化学, 2019, 34(9): 125-134. |
[6] |
马文,贾卫国. 钌宝宝的自荐信——我是抗癌小战士[J]. 大学化学, 2019, 34(8): 47-50. |
[7] |
李珺浩,孙昉,杜泓霖,洪辉龙,王琨皓,卞江. 硼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J]. 大学化学, 2019, 34(7): 117-124. |
[8] |
刘绍乾,方正法,杨章鸿,董和大,黄思. 磺基水杨酸合铜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测定实验的改进[J]. 大学化学, 2018, 33(3): 59-62. |
[9] |
肖圣雄,王晓伦,柏爱玲,杨斌姣,郭贤丽,张禹,蒋建宏,刘文奇.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合成方法的改进[J]. 大学化学, 2016, 31(7): 72-76. |
[10] |
张亚敏,邢肖肖,姜丽,徐冀健,居辰阳,高洪苓. 铕(Ⅲ)、铽(Ⅲ) β-二酮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J]. 大学化学, 2016, 31(7): 65-71. |
[11] |
张瑞红,杨光明. 系列大环草酰胺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推荐一个综合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6, 31(10): 74-79. |
[12] |
杨奇, 谢钢, 陈三平, 张一凡, 郭培宇, 高胜利. 从氨的合成认识氮分子化学键的稳定性和活化[J]. 大学化学, 2015, 30(6): 33-44. |
[13] |
乐传俊, 壮亚峰, 朱少萍, 叶文玲. 有机化合物的氢化学位移和酸度关系探讨[J]. 大学化学, 2014, 29(5): 79-81. |
[14] |
贺萍, 王丽, 吕建刚, 邬旭然, 王美兰, 李竹云. 二甲酚橙指示EDTA测锌的酸度控制讨论[J]. 大学化学, 2014, 29(3): 55-56. |
[15] |
李思吾, 李晖. 硫化氢荧光探针[J]. 大学化学, 2014, 29(2): 38-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