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志昂.中国大学教学,2006,5:15[2] 周远清.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全面小康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 曹小先,郭传杰,江崇廓,等.培养创新人才的关健是教育观念的更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交流材料.2009[4] 朱志昂,阮文娟.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1[5] 吴百诗.大学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卢德馨.大学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张三慧.大学物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 申泮文.近代化学导论.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宋天佑.简明无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教研室.无机化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 宋其圣,董岩,李大枝,等.无机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2] 黄可龙.无机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 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无机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 徐祟泉,强亮生.工科大学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苏小云,臧祥生.工科无机化学.第3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6] 曹瑞军.大学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 朱志昂,阮文娟.近代物理化学.笫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8]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 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物理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 范康年.物理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 胡英.物理化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 万洪文,詹正坤.物理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3] 孙世刚.物理化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24]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1,3:4[25] 刘征军,郑红伟.国防科技,200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