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司玉军, 刘新露, 张瀚丹, 刘珊珊, 刘旖歆. 设计综合性实验强化物理化学理论课教学探索——以原电池设计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1): 1910051-0. |
[2] |
王浩, 刘红瑜, 韦淼今. Python在分析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9): 198-204. |
[3] |
罗米娜, 朱鹏飞, 陈馥, 邓茂青, 甘绮龙, 陈龙. 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组成测定——介绍一个大学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4): 152-160. |
[4] |
吴志铭, 张佳宁, 李仕菊, 许新华, 刘梅川. 电聚合制备分子印迹电极及其特异性表征[J]. 大学化学, 2020, 35(4): 132-136. |
[5] |
余凡,李宝. 婴儿湿巾缓冲能力的测试——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1): 76-79. |
[6] |
乔正平,尹明大,许先芳,黄华珍,闫素君,彭慧娟,毛宗万.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8, 33(9): 75-81. |
[7] |
刘永梅,张晋芬,孙立森,戴维林,李晔飞. 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8, 33(10): 18-20. |
[8] |
张树永,侯文华,刁国旺. 物理化学教学研究会第三次会议纪要[J]. 大学化学, 2017, 32(9): 1-4. |
[9] |
刘浩然. 化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的设计与思考[J]. 大学化学, 2017, 32(5): 25-29. |
[10] |
李乔丹,马晓清,崔晓莉. 嵌碳TiO2的快速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氢特性--介绍一个材料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17, 32(2): 63-68. |
[11] |
盛丽,赵志惠,米莹,苏碧泉,荆王莉,陶彩虹.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铜的探究性实验设计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7, 32(1): 58-61. |
[12] |
白银娟,南志祥,李珺. 综合化学实验乙酰二茂铁的合成和表征详析[J]. 大学化学, 2016, 31(8): 81-85. |
[13] |
李田,马锴果,高珍,李维红. 浅谈国外“Suzuki-Miyaura金属偶联反应”的教学设计思路[J]. 大学化学, 2016, 31(10): 98-104. |
[14] |
张万群, 杨凯萍, 柯玉萍. Cu2O微纳晶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推荐一个综合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5, 30(1): 49-54. |
[15] |
杨晓霞, 马海燕, 孙学芹, 杨漾, 王号兵, 褚文蕾. 生物降解材料聚丙交酯的合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设计[J]. 大学化学, 2014, 29(5): 7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