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奇飚, 郝雅娟.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计算问题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20, 35(9): 205-208. |
[2] |
李志云,邢佩雯,刘敏,马晓燕. PAN/PM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导电动力学分析[J]. 大学化学, 2016, 31(11): 61-66. |
[3] |
杨珊, 侯玉龙, 胡道道. pH振荡研究型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5, 30(5): 45-51. |
[4] |
刘国杰, 黑恩成. 谈谈基元反应速率的过渡状态理论[J]. 大学化学, 2015, 30(1): 64-67. |
[5] |
王家成, 张树永. NO氧化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负相关原因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14, 29(6): 55-58. |
[6] |
葛芸辉, 万鸿博, 郭景德. 开发一个简易可行的化学动力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4, 29(1): 54-59. |
[7] |
刘国杰, 黑恩成. 修正的Arrhenius方程与过渡状态理论[J]. 大学化学, 2013, 28(6): 46-49. |
[8] |
刘国杰, 黑恩成. 反应活化能的Tolman解释[J]. 大学化学, 2013, 28(5): 69-72. |
[9] |
刘国杰, 黑恩成. 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定义及其与势垒的关系[J]. 大学化学, 2013, 28(5): 73-76. |
[10] |
刘国杰, 黑恩成. 简单碰撞理论的一种推导方法[J]. 大学化学, 2013, 28(3): 74-76. |
[11] |
刘国杰, 黑恩成. Arrhenius活化能理论的修正[J]. 大学化学, 2013, 28(2): 77-80. |
[12] |
王新平, 王旭珍, 王新葵, 刘泽群, 牛家豪. 关于化学反应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教学讨论[J]. 大学化学, 2011, 26(3): 3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