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万坚, 任彦亮, 饶立, 魏林, 李永健, 邓阳, 孟祥高, 原弘. 蛋白–配体复合物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与教学实践——COVID-19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学的案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3066-0. |
[2] |
赵新筠, 陈喜, 周忠强, 吴腊梅, 张展. 构建网络学习资源提高民族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9003-0. |
[3] |
李田, 张攀, 边磊, 关玲, 徐烜峰, 张奇涵, 王婕妤, 王颖霞.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设置计算化学模块[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12048-0. |
[4] |
赵新筠,周忠强,吴腊梅,胡晓允,陈玉,金龙飞. 超星学习通辅助分段考试在高校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9, 34(7): 47-51. |
[5] |
沈宏,邬建敏,徐光明,王敏,方群. 多模式结合教学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探索[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15-118. |
[6] |
刘宗怀,何学侠,陈沛. 无机化学课程中6s2惰性电子对效应教学实践与体会[J]. 大学化学, 2018, 33(6): 48-52. |
[7] |
王溢磊,李隽. 计算化学实验的课程建设[J]. 大学化学, 2018, 33(10): 25-32. |
[8] |
许秀芳. 氢气和氧气生成气态水反应热力学函数的高水平量化计算研究--介绍一个计算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6, 31(12): 53-58. |
[9] |
葛欣. 基于大理科模式的化学拔尖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15, 30(5): 7-10. |
[10] |
赵明. 将纳米物质安全教学内容纳入化学课程[J]. 大学化学, 2015, 30(1): 16-20. |
[11] |
柏一慧, 翁雪香, 沈佳平. 利用电子密度差分图辅助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教学[J]. 大学化学, 2014, 29(5): 52-55. |
[12] |
王溢磊. 甲醛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计算化学研究——介绍一个计算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4, 29(5): 66-70. |
[13] |
袁汝明, 傅钢, 韩国彬. 应用理论化学方法预测有机分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J]. 大学化学, 2014, 29(3): 50-54. |
[14] |
凡素华, 武海, 张宏, 崔玉民, 张文保, 张颖, 沈杰. 软件联用技术在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3, 28(5): 43-46. |
[15] |
朱志昂.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J]. 大学化学, 2012, 27(5): 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