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亚维, 谭俊杰, 许颖, 姚文高, 胡晓松. 香豆素羟胺在糠醛类化合物荧光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4): 145-151. |
[2] |
吴松, 张朝, 龙明昊, 刘永杰. 电子废弃物中金元素的绿色溶解与提取[J]. 大学化学, 2020, 35(4): 32-36. |
[3] |
汪蕾, 宋楚文, 谷青雨, 张英华, 刘平, 孙培培. LED光诱导下咪唑并吡啶氰甲基化反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探索[J]. 大学化学, 2020, 35(4): 90-95. |
[4] |
钱俊红,夏玮,张文清,刘海燕,胡坪,王燕. 浅谈几种同分异构体的质谱解析[J]. 大学化学, 2020, 35(2): 92-97. |
[5] |
王伟伟,刘浩鑫,徐凯,贾春江. 使用程序升温还原方法认识无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行为——面向拔尖计划学生的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1): 80-86. |
[6] |
夏玮,刘海燕,钱俊红,张文清,徐志珍,胡坪,王燕. 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K带位置计算问题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19, 34(9): 110-115. |
[7] |
马宁,王光伟,张文勤. 解读《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新老命名原则的比较及常见取代基的命名[J]. 大学化学, 2019, 34(9): 116-120. |
[8] |
陈燕慧,杨静,朱亚先. 记忆远去,“锶”仍在[J]. 大学化学, 2019, 34(8): 44-46. |
[9] |
杨璐明,朱亚先. 阿硅正传[J]. 大学化学, 2019, 34(8): 31-35. |
[10] |
孙博勋. 稀有气体的前世今生[J]. 大学化学, 2019, 34(8): 8-19. |
[11] |
李珺浩,孙昉,杜泓霖,洪辉龙,王琨皓,卞江. 硼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J]. 大学化学, 2019, 34(7): 117-124. |
[12] |
于夕雯,杨芸辉,王从洋. 锰元素促进的人工合成化学及其应用[J]. 大学化学, 2019, 34(12): 64-72. |
[13] |
渠瑾. 我在“化学拔尖计划”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上的三项小尝试[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32-136. |
[14] |
杜成堂,张玉斌,赵冬冬,张军,李凯. 芳卤化合物的邻位锂化反应和锂卤交换反应[J]. 大学化学, 2018, 33(6): 26-32. |
[15] |
刘强,史玲,刘志刚,蔡双莲. 浅议基于《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的复杂有机化合物[J]. 大学化学, 2018, 33(5): 4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