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万坚, 任彦亮, 饶立, 魏林, 李永健, 邓阳, 孟祥高, 原弘. 蛋白–配体复合物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与教学实践——COVID-19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学的案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3066-0. |
[2] |
黄聪聪, 林莉莉, 李苏华, 张利, 苏成勇. 关于反馈键理论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20, 35(7): 88-94. |
[3] |
魏灵灵, 焦桓. K2GeF6:Mn荧光粉的化学共沉淀合成、结构测定与发光性能研究——介绍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4): 112-118. |
[4] |
孙长艳,李文军,陆慧丽. 席夫碱型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与表征——推荐一个综合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2): 70-74. |
[5] |
谢芳,张振锋,章烨,张万斌. 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6, 7-二氢-5H-吡咯并[1, 2-a]咪唑的合成——介绍一个大学有机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19, 34(4): 55-60. |
[6] |
花书贵,季姣,单靖舒,严珺. 大学基础化学教学中分子间作用力与范德华力的概念辨析[J]. 大学化学, 2019, 34(1): 104-107. |
[7] |
黄军,乐永康,王岩,吕占霞,李维红,马艳子,贾莉,马锴果,边磊,赵浩,关玲,徐烜峰,高珍. 搭建紫外可见光谱仪并用于科普互动[J]. 大学化学, 2018, 33(7): 149-154. |
[8] |
徐香兰,王翔. 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增设量子化学计算实验课的探索[J]. 大学化学, 2018, 33(2): 22-28. |
[9] |
冯国栋,宋志光,郭玉鹏.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米粉中微量元素——一个大学化学仪器分析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7, 32(9): 41-45. |
[10] |
刘扬. DNA分析仪测定聚合酶活性——介绍一个化学生物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7, 32(8): 42-48. |
[11] |
付伟伟,易庆,金霞,旷香,汤子晴. 4'-{2-[5-(4-羧基苯基)呋喃基]}-2, 2':6', 2″-三联吡啶的合成——推荐一个大学有机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7, 32(6): 82-85. |
[12] |
章慧. 应用电子圆二色光谱方法确定手性金属配合物的绝对构型[J]. 大学化学, 2017, 32(3): 1-14. |
[13] |
欧阳一夫,刘畅,于航,于乐飞. 金(Ⅰ)化合物中的亲金相互作用[J]. 大学化学, 2017, 32(2): 79-88. |
[14] |
陶友荣,吴兴才. CuInS2/ZnS量子点的微波水热合成与表征——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17, 32(11): 51-56. |
[15] |
何田,顾峥烨,曾雨霏,胡余宗,尹守春. BODIPY基荧光探针的合成、表征及对铜离子的检测——推荐一个大学综合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7, 32(11): 5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