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海波, 刘海燕, 丁琼, 黄驰, 赵发琼, 刘欲文.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探究[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6051-0. |
[2] |
刘丰俊, 吴子瀚, 侯伯尚, 董志强, 翁玉华, 潘蕊, 许振玲, 张春艳, 吕银云, 欧阳小清, 阮婵姿. 基于手机光线传感器为检测器的简易光度计的自组装设计[J]. 大学化学, 2020, 35(9): 83-88. |
[3] |
胡瑞祥, 郑少九, 张漫波. 以实验为情境问题的PBL教学法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8): 28-33. |
[4] |
秦雨欣, 林天然, 李金莹, 覃思媛, 侯丽.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可视化多色荧光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方法——推荐一个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J]. 大学化学, 2020, 35(6): 110-116. |
[5] |
周祖新,韩生,常光萍,周义锋,黄莎华. 综合化学实验模块化教学的尝试——以钛铁矿的综合利用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2): 46-49. |
[6] |
张来英, 朱亚先. 探访铁村[J]. 大学化学, 2020, 35(11): 51-57. |
[7] |
杨火青, 龚钰扉, 吕弋, 张立春. 化学之旅——博物馆奇游记[J]. 大学化学, 2020, 35(11): 132-138. |
[8] |
阮婵姿,吕银云,董志强,欧阳小清,张春艳,翁玉华,潘蕊,许振玲,颜长明,任艳平. “我”——“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的生长及影响因素[J]. 大学化学, 2019, 34(8): 137-141. |
[9] |
程宏英,夏嗣禹,周宇杰,魏杰,董延茂. 氢氧化铁溶胶制备条件对其电泳等性能的影响[J]. 大学化学, 2019, 34(7): 79-84. |
[10] |
钱禹轩,陈涛,陈晓峰,包建春,方敏,杜江燕,吴勇. 棕色环反应产物中铁氧化态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19, 34(7): 95-99. |
[11] |
曹小华,严平,王常清,谢宝华,雷艳虹,王萍萍.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组成分析实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7): 31-37. |
[12] |
张利,张卫,韩莉,宰建陶,陈虹锦,马荔. 草酸亚铁制备及组分测定综合实验之更新探索[J]. 大学化学, 2019, 34(5): 42-45. |
[13] |
袁耀锋. 二茂铁与化学教学[J]. 大学化学, 2019, 34(12): 91-98. |
[14] |
张伟庆,张建辉,余小岚. 在移动终端上远程实时监控实验室和操作仪器[J]. 大学化学, 2019, 34(1): 98-103. |
[15] |
董志强,吕银云,任艳平. 对“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的再认识——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最好案例之一[J]. 大学化学, 2018, 33(9): 8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