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树永, 李金林, 范楼珍, 侯文华, 刁国旺, 郭玉鹏. 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物理化学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建议(2020版)[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9052-0. |
[2] |
刘志莲, 崔玉, 刘思全, 杨小凤, 王守锋.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J]. 大学化学, 2020, 35(9): 31-35. |
[3] |
朱亚先, 匡勤, 汪骋, 黄荣彬, 杨士烑, 郑兰荪. 化学类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群设置与教学内容——以厦门大学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8): 1-5. |
[4] |
王文峰, 袁耀锋, 林智敏. 芳香烃章节教学中若干问题的计算与探讨[J]. 大学化学, 2020, 35(7): 171-178. |
[5] |
夏炎, 杨亚非. 当前疫情下分析化学教学的一点思考[J]. 大学化学, 2020, 35(5): 7-9. |
[6] |
赵一玫, 姜军, 王凯, 潘洁, 张予川, 王娟, 党雪平. 构建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项目——以湖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改革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115-121. |
[7] |
张树永, 朱亚先, 霍冀川, 宋丽娟, 徐华龙, 郑兰荪. 高校化学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的建议[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6-10. |
[8] |
王修中, 徐鲁斌, 龚良玉.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92-98. |
[9] |
赵启文, 成春春. 用新工科理念做强做优盐湖化工特色专业[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55-58. |
[10] |
吕洲, 朱倩倩, 李群, 王宗花, 毕赛. 新工科视域下青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87-91. |
[11] |
朱日龙, 楚宗霖, 黄中原, 邹雨芹, 张小华, 周海晖, 蔡双莲, 杜翠翠, 李永军, 刘娅莉. 新工科背景下湖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改革与建设[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82-86. |
[12] |
马占华, 杜跃展, 李军, 孙兰义.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分离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134-140. |
[13] |
胡道道, 刘宗怀, 陈新兵, 雷志斌.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三点一线”建设模式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45-49. |
[14] |
傅钢, 郑南峰, 任斌, 吕鑫, 王野, 田中群, 朱亚先. 厦门大学能源化学专业的创建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59-64. |
[15] |
熊芸, 喻发全, 刘生鹏, 高友智, 金放. 面向新经济的化工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专业改造升级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5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