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亚琴, 马腾. 原始创新从哪里来: 再谈化学中合成氨方法的发现[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8035-0. |
[2] |
吴亚, 史俊, 吴丽. 有机合成协同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07077-0. |
[3] |
闫毅, 颜静, 姚东东. 高分子材料合成创新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08023-0. |
[4] |
李婉, 陈林, 陈迪, 卞真伟, 朱平平. 重金属离子化学性质教学App的开发与使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8): 115-121. |
[5] |
黄聪聪, 林莉莉, 李苏华, 张利, 苏成勇. 关于反馈键理论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20, 35(7): 88-94. |
[6] |
颜静, 耿旺昌, 姚东东, 闫毅. 有机化学知识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创新实验中的运用——分享几个实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7): 104-108. |
[7] |
董晓放, 林颢霆, 黄旭, 彭华煜, 夏一凡, 范紫嫣, 邢鑫, 朱亚先. 无机颜料合成的探究及社会调研[J]. 大学化学, 2020, 35(6): 31-38. |
[8] |
吴宁然, 田恩麟, 赵创源, 沈永雯, 惠新平, 景欢旺. 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CO2还原[J]. 大学化学, 2020, 35(4): 66-71. |
[9] |
林小云, 郭瑛, 高君宇, 霍梦琦, 罗广桢. 新创实验:废旧棉中纤维素的提取改性及水凝胶的制备[J]. 大学化学, 2020, 35(4): 72-80. |
[10] |
王晓康, 李昊昆, 邹思远, 孙兴文. 手性高烯丙基胺的合成及表征——一个微量不对称合成教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4): 27-31. |
[11] |
罗米娜, 朱鹏飞, 陈馥, 邓茂青, 甘绮龙, 陈龙. 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组成测定——介绍一个大学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4): 152-160. |
[12] |
张烜阁,陆天宇,蔡岩,燕子红,苗志伟. 两类含有吡唑酮或吲哚酮结构的色满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羰基与醛基的反应活性及化学选择性[J]. 大学化学, 2020, 35(3): 76-81. |
[13] |
郭丽,周志强,曹晶晶,陈大树,韩福芹. 基于专业课程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以无机合成化学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3): 8-12. |
[14] |
孙长艳,李文军,陆慧丽. 席夫碱型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与表征——推荐一个综合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2): 70-74. |
[15] |
蔡丹丹, 阮长平, 邱建华, 吴丽芸, 张丛, 张羽真. 磁性Co/C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水中刚果红吸附性能研究[J]. 大学化学, 2020, 35(12): 212-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