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岳宣峰, 段亚娟, 孙君岳, 简亚军, 张延妮. 全面认识酸碱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由高校通用教材中一道例题引发的思考[J]. 大学化学, 2021, 36(9): 2103015-. |
[2] |
张茜苑, 李玉明, 苗志伟. [1, 2]-Phospha-Brook重排反应研究进展[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8082-. |
[3] |
谭君蕊, 李晖. 溶液结晶方法与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4135-. |
[4] |
刘阳, 刘琦. pH响应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44-. |
[5] |
谭巧国. R语言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1, 36(2): 2005007-. |
[6] |
汪婷, 张宗培, 何占航, 李恺.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一元酸碱溶液pH的定量计算问题[J]. 大学化学, 2020, 35(8): 129-134. |
[7] |
彭敏,石建新,王周,李莲云,陈鹏隆. 钒酸铋颜料制备实验的改进——pH优化[J]. 大学化学, 2018, 33(8): 26-31. |
[8] |
张延妮,尚晓,王慧,岳宣峰. 一种具有恒定缓冲容量的宽程pH缓冲体系[J]. 大学化学, 2017, 32(7): 88-92. |
[9] |
唐明宇. HA-A型标准缓冲溶液用最简式计算精确pH的两种思路[J]. 大学化学, 2017, 32(4): 76-78. |
[10] |
柳青,王海水. 多元弱酸(碱)溶液pH的简易通用计算方法[J]. 大学化学, 2016, 31(11): 89-92. |
[11] |
康明亮,韩东梅,GEWIRTZ Océane. 计算机模拟在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6, 31(10): 23-28. |
[12] |
杨珊, 侯玉龙, 胡道道. pH振荡研究型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5, 30(5): 45-51. |
[13] |
刘斌, 杨建辉.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α-Fe2O3薄膜及其性能测试——推荐一个材料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5, 30(3): 51-55. |
[14] |
薛泽春, 程晓东, 李连之, 张宪玺, 李大成. Matlab在两性物质pH计算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5, 30(3): 80-84. |
[15] |
张耀东, 蔡亚楠, 刘爱华. 一元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J]. 大学化学, 2012, 27(6): 8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