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帝, 夏天, 罗永祥, 王兮. 可见光促进的香豆素类衍生物的绿色仿生催化合成及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J]. 大学化学, 2022, 37(5): 2111090-. |
[2] |
刘治彤, 赵子逸, 彭渤, 曲玥名, 田松麟, 俞寿云. 过渡金属催化的6-苯基-5, 6-二氢-2H-吡喃-2-酮的合成——推荐一个大学有机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2, 37(2): 2105004-. |
[3] |
张磊, 周建国, 周永柱. 烯烃硼氢化反应机理的进一步探讨[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8009-. |
[4] |
李楚玉, 王泽华, 方志强, 周子昕, 林青青, 王云侠, 赵军龙, 王兰英. 卤代烃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10085-. |
[5] |
王文峰, 袁耀锋, 林智敏. 芳香烃章节教学中若干问题的计算与探讨[J]. 大学化学, 2020, 35(7): 171-178. |
[6] |
钱俊红,夏玮,张文清,刘海燕,胡坪,王燕. 浅谈几种同分异构体的质谱解析[J]. 大学化学, 2020, 35(2): 92-97. |
[7] |
王常清, 曹小华, 钟婵娟, 王建国, 严平. 雷酸家族史话[J]. 大学化学, 2020, 35(11): 106-109. |
[8] |
赵浩,高珍,李维红,贾莉,马艳子,边磊,黄军,关玲,徐烜峰,马锴果. 用一种新式的串珠分子模型来介绍分子的点群[J]. 大学化学, 2018, 33(7): 144-148. |
[9] |
戴亚中, 裴坚. 在碱金属/液氨作用下两类还原反应的机理探讨[J]. 大学化学, 2015, 30(4): 58-62. |
[10] |
方芳, 徐汪华. 一道竞赛题的巧解妙法[J]. 大学化学, 2014, 29(6): 75-77. |
[11] |
郑艳, 袁丽伟, 张文勤. 棱烷、立方烷等笼状烃的命名技巧[J]. 大学化学, 2014, 29(3): 35-40. |
[12] |
肖佳, 聂晶, 杨琦武, 郑艳, 张文勤. 烯烃羟汞化反应机理的探讨[J]. 大学化学, 2012, 27(3): 71-75. |
[13] |
卫建琮. 卤代烃系统命名法商榷[J]. 大学化学, 2011, 26(5): 43-47. |
[14] |
张继振. 有机化学教材中的一些立体化学问题[J]. 大学化学, 2011, 26(4): 32-38. |
[15] |
江国防, 田渊, 郭灿城. 仿生催化及其在烃类氧化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1, 26(2):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