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瑞卿, 许紫婷, 魏巧华. 通过拓展大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以“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碘量法)”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9): 96-102. |
[2] |
马莹, 张恒, 宋其圣, 胡清萍.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助力实验课在线教学[J]. 大学化学, 2020, 35(5): 223-228. |
[3] |
韩莉,金鑫,张卫. 关于丙酮碘化反应实验的方法误差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20, 35(2): 43-45. |
[4] |
刘丹, 贺家豪, 张弛. 有机高价碘化学简介及其应用[J]. 大学化学, 2019, 34(2): 1-16. |
[5] |
蔡恬菲,朱一帆. 碘小姐的旅行[J]. 大学化学, 2018, 33(7): 40-42. |
[6] |
王晓琴,张潇,俞英,俞欣.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实验中碘的回收[J]. 大学化学, 2018, 33(12): 71-75. |
[7] |
陈勇. 丙烯与HBr/Br·发生自由基加成和取代反应的机理和竞争[J]. 大学化学, 2016, 31(5): 85-88. |
[8] |
边磊,关玲,徐烜峰,高杨,张奇涵. α-联苯双酯合成的绿色化学探索[J]. 大学化学, 2016, 31(5): 60-64. |
[9] |
李莲云, 余惠娟, 尹华勤, 甘峰. 酸碱滴定中指示剂浓度的影响[J]. 大学化学, 2015, 30(6): 79-82. |
[10] |
杨珊, 侯玉龙, 胡道道. pH振荡研究型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5, 30(5): 45-51. |
[11] |
卢明达, 朱浩天, 刘昭宇, 李晓辉, 张澜萃. 臭氧直接氧化法回收碘[J]. 大学化学, 2014, 29(6): 41-44. |
[12] |
李泽军, 褚泰伟. 放射性碘-131标记酪氨酸[J]. 大学化学, 2012, 27(4): 51-55. |
[13] |
王香善, 姚昌盛, 王树良, 屠树江. 溴鎓离子的形成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1, 26(3): 86-89. |
[14] |
张慧, 曹卫国, 丁益民, 陈杰, 童玮琪, 王玉芹, 陈俊芳, 方建慧. 碘化亚铜/氨基酸催化的芳香胺合成反应——一个研究型综合设计实验[J]. 大学化学, 2011, 26(3): 54-57. |
[15] |
尹波, 刘良先. 碳碳三键与碘单质的加成反应[J]. 大学化学, 2011, 26(1): 8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