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杰, 尹泽群, 孙立波, 张岩, 高玥, 徐之婷, 宋薇. 聚苯胺负载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综合实验设计[J]. 大学化学, 2022, 37(3): 2105033-. |
[2] |
凌晨, 张树永. 催化剂相关概念的辨析[J]. 大学化学, 2021, 36(2): 2002046-. |
[3] |
张海波, 刘海燕, 陈云华. 纳米金的故事——见微知著[J]. 大学化学, 2021, 36(2): 2004129-. |
[4] |
鹿现永. 寻找课堂的“催化剂”,激发元素化学趣味性[J]. 大学化学, 2020, 35(8): 60-66. |
[5] |
谢芳,张振锋,章烨,张万斌. 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6, 7-二氢-5H-吡咯并[1, 2-a]咪唑的合成——介绍一个大学有机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19, 34(4): 55-60. |
[6] |
南志祥,李珺,张逢星,白银娟. 铜卟啉合成及其敏化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一个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J]. 大学化学, 2017, 32(4): 46-51. |
[7] |
周小洲. Fe(PDP)催化的C―H键活化[J]. 大学化学, 2016, 31(9): 103-107. |
[8] |
刘硕,翟玉平,韩杰. “讲一练二考三”理念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以苯甲酸的制备为例[J]. 大学化学, 2016, 31(11): 67-71. |
[9] |
周爱秋, 许效红. 复相催化反应实验中活性催化剂的探索[J]. 大学化学, 2015, 30(6): 63-66. |
[10] |
张海波, 丁琼, 谢音. Brø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化学动力学研究——一个物理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15, 30(4): 36-41. |
[11] |
柳东明, 李荀, 臧恒昌. 维生素E母核合成研究进展[J]. 大学化学, 2015, 30(3): 26-33. |
[12] |
常照荣, 李苞, 高书燕, 张树霞. 流动法测定甲醇分解催化剂活性的实验装置改进[J]. 大学化学, 2013, 28(4): 58-60. |
[13] |
郭晓稚, 陆新华, 姜文清, 卞国庆, 任志刚. 环己酮合成实验的改进[J]. 大学化学, 2011, 26(6): 60-63. |
[14] |
王新平, 王旭珍, 王新葵, 刘泽群, 牛家豪. 关于化学反应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教学讨论[J]. 大学化学, 2011, 26(3): 33-37. |
[15] |
李中华, 白亦穷. 辅酶催化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实验探讨[J]. 大学化学, 2011, 26(2): 6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