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灵灵, 徐玲, 魏恒伟, 张永策, 胡涛, 崔淼, 焦桓. 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线上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236-243. |
[2] |
张玮玮,弓爱君,邱丽娜. 基于微信公众号构建无机化学实验微课平台的研究与探索[J]. 大学化学, 2020, 35(3): 94-98. |
[3] |
蔡丹丹, 阮长平, 邱建华, 吴丽芸, 张丛, 张羽真. 磁性Co/C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水中刚果红吸附性能研究[J]. 大学化学, 2020, 35(12): 212-220. |
[4] |
魏灵灵,张可嘉,李淑妮. [Co(NH3)6]Cl3实验中制备条件对配合物形成影响的讨论[J]. 大学化学, 2020, 35(1): 64-69. |
[5] |
干宁,杨倩. 基于二维MOFs构建MicroRNA荧光传感器的综合分析化学实验及“赛学结合、三位一体评价”的教学模式设计[J]. 大学化学, 2019, 34(6): 38-45. |
[6] |
叶玲, 孙伟海, 张海连, 吕银云, 董志强, 张春艳, 欧阳小清, 阮婵姿. 基于大学生化学实验大赛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设计[J]. 大学化学, 2019, 34(3): 77-83. |
[7] |
乔正平,尹明大,许先芳,黄华珍,闫素君,彭慧娟,毛宗万.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8, 33(9): 75-81. |
[8] |
李淑妮,翟全国,蒋育澄,胡满成. 如何在基础无机化学实验课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思维——以实验“[Co(NH3)6]Cl3的制备”的改革为例[J]. 大学化学, 2018, 33(3): 36-41. |
[9] |
王峥,连培红,李琳,罗复蓉,刘红英,周立群. 在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大学化学, 2017, 32(6): 23-26. |
[10] |
余凡,李艾华,张玉敏,邹新,胡思前. 锌配位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推荐一个无机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17, 32(5): 55-60. |
[11] |
侴晓玉,郭秀芝,孔令艳. 无机化学实验成绩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初探[J]. 大学化学, 2017, 32(3): 30-33. |
[12] |
周祖新,王爱民,肖秀珍,黄莎华,程利平. 无机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的探索[J]. 大学化学, 2016, 31(6): 40-43. |
[13] |
王周,石建新,彭敏,赖瑢,李莲云,陈六平. 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推荐一个无机化学教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16, 31(6): 53-57. |
[14] |
刘迎春,段丽颖.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6, 31(12): 17-20. |
[15] |
胡敏,高培红,向丹,巴召静. 微视频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6, 31(10): 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