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洪诗斌, 袁耀锋. 晶体形成与三维分子结构的相关性研究——2021年沃尔夫化学奖浅析[J]. 大学化学, 2022, 37(1): 2104048-. |
[2] |
张骥. 大学有机化学中的重排反应及其归纳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8027-. |
[3] |
张茜苑, 李玉明, 苗志伟. [1, 2]-Phospha-Brook重排反应研究进展[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008082-. |
[4] |
王晓康, 李昊昆, 邹思远, 孙兴文. 手性高烯丙基胺的合成及表征——一个微量不对称合成教学实验[J]. 大学化学, 2020, 35(4): 27-31. |
[5] |
陈祎平,贾春满,朱文,王新广. 立体化学教学中不同教学语言的运用[J]. 大学化学, 2019, 34(4): 20-25. |
[6] |
章慧. 降压药尼莫地平的前世今生[J]. 大学化学, 2018, 33(7): 43-55. |
[7] |
吕萍,王彦广. 基础有机化学中立体电子效应[J]. 大学化学, 2018, 33(12): 113-120. |
[8] |
程绍玲,郭艳玲. 立体化学相关问题及概念解析[J]. 大学化学, 2017, 32(5): 69-73. |
[9] |
章慧. 应用电子圆二色光谱方法确定手性金属配合物的绝对构型[J]. 大学化学, 2017, 32(3): 1-14. |
[10] |
高占先,于丽梅. 也谈立体化学相关问题及概念解析[J]. 大学化学, 2017, 32(12): 79-83. |
[11] |
俞杰,高惠惠,张袖丽,褚明杰. 立体化学教学中不对称催化科研成果的融入[J]. 大学化学, 2017, 32(12): 35-40. |
[12] |
王辉,曾卓. 立体化学教学中空间感观能力的培养[J]. 大学化学, 2016, 31(11): 22-27. |
[13] |
许家喜. 联苯胺重排的反应机理[J]. 大学化学, 2013, 28(5): 34-38. |
[14] |
张军, 王启宝. 启发式教学在立体化学手性分子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2, 27(6): 18-20. |
[15] |
曹高. 剑桥结构数据库在立体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大学化学, 2012, 27(1): 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