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 2019, Vol. 34 >> Issue (6): 33-37.doi: 10.3866/PKU.DXHX201810034
收稿日期:
2018-10-31
发布日期:
2018-12-06
通讯作者:
杜艳芳
E-mail:yfdu@chem.ecnu.edu.cn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18-10-31
Published:
2018-12-06
Contact:
Yanfang DU
E-mail:yfdu@chem.ecnu.edu.cn
Supported by:
摘要: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碳钢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腐蚀规律,碳钢在碳酸铵溶液中的阳极过程为溶解、钝化、过钝化溶解,溶解初期在电极界面的传质为线性扩散控制;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阻抗谱表示为单一时间常数的容抗弧,容抗弧直径逐渐减小,电阻变小,碳钢的腐蚀速度增大;Cl-浓度越大,钝化区域变小,碳钢更容易腐蚀;加入硫脲缓蚀剂,碳钢容抗弧直径增大,电阻变大,有利于保护碳钢。
MSC2000:
杜艳芳. 碳钢在碳酸铵溶液中的腐蚀研究实验改进[J]. 大学化学, 2019, 34(6): 33-37.
Yanfang DU. Improvement in the Experiment of Corrosion of Carbon Steel in Ammonium Carbonate Solution[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19, 34(6): 33-37.
1 |
谷宁.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01, 18 (2), 99.
doi: 10.3969/j.issn.1001-9383.2001.02.010 |
2 |
赵景茂; 左禹. 电化学, 2005, 11 (1), 27.
doi: 10.3969/j.issn.1006-3471.2005.01.006 |
3 |
朱元良; 郭兴蓬.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8, 28 (5), 271.
doi: 10.3969/j.issn.1005-4537.2008.05.003 |
4 | 邹妍; 王佳; 郑莹莹.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0, 22 (4), 278. |
5 | 孟新静; 金志浩; 葛红花. 腐蚀与防护, 2014, 35 (9), 866. |
6 |
陈步荣; 马骏; 鲍春生; 朱一帆.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3, 15 (6), 331.
doi: 10.3969/j.issn.1002-6495.2003.06.006 |
7 |
黄文恒; 王萍. 工具技术, 2016, 50 (11), 80.
doi: 10.3969/j.issn.1000-7008.2016.11.022 |
8 | 赵雪会; 田伟; 白真权; 魏斌. 腐蚀与防护, 2009, 30 (7), 484. |
9 |
赵景茂; 左禹.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3), 174.
doi: 10.3969/j.issn.1005-4537.2004.03.011 |
10 |
马骏; 刘栓; 赵海超; 陈斌; 周开河. 腐蚀与防护, 2017, 38 (1), 30.
doi: 10.3969/j.issn.1007-015X.2017.01.008 |
11 |
周志辉. 华北电力技术, 2004, (4), 22.
doi: 10.3969/j.issn.1003-9171.2004.04.008 |
12 | 巩豪. 新疆有色金属, 2012, (3), 76. |
13 |
张恒; 陈学群; 邓淑珍. 腐蚀与防护, 2006, 27 (7), 349.
doi: 10.3969/j.issn.1005-748X.2006.07.009 |
[1] | 吕银云, 翁玉华, 潘蕊, 张春艳, 董志强, 欧阳小清, 阮婵姿, 许振玲, 彭淑女, 任艳平. 二维码在实验教学和实验仪器管理以及学术报告中的灵活应用[J]. 大学化学, 0, (): 0-0. |
[2] | 张来英, 兰如月, 刘志红, 吴伟泰. 温度响应高分子微凝胶的水相制备与表征——介绍一个大学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0, (): 0-0. |
[3] | 刘晓亮, 刘阳秋, 雷鸣. 结构化学课程中基于网络的点群演示教学平台PGLite的开发与实践[J]. 大学化学, 0, (): 0-0. |
[4] | 徐玲, 魏恒伟, 魏灵灵, 马艺, 王晓明, 焦桓. 基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氧化型石墨烯制备实验为例[J]. 大学化学, 0, (): 0-0. |
[5] | 许秀芳. HCN与HNC异构化反应活化能的量化计算实验[J]. 大学化学, 0, (): 0-0. |
[6] | 范天骄, 姚奇志, 金谷. 本科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和实践——含铬废水的处理和分析[J]. 大学化学, 0, (): 0-0. |
[7] | 刘红瑜, 原思浩, 金谷. I2与水溶性高分子显色体系的探究[J]. 大学化学, 0, (): 0-0. |
[8] | 邓燕. 碘量法测定坚果油的碘值——推荐一个分析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0, (): 0-0. |
[9] | 田德美.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及纯化实验教学研究[J]. 大学化学, 0, (): 0-0. |
[10] | 孙寅璐, 姜宏月, 熊英.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分析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以色谱教学为例[J]. 大学化学, 0, (): 0-0. |
[11] | 魏榕, 王学, 于水欢, 姚哲侃, 苗志伟. 环三磷腈磺酸盐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阻燃聚碳酸酯中的应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科研反哺教学”本科生培养创新科研实践[J]. 大学化学, 0, (): 0-0. |
[12] | 刘莎莎, 李会香, 雷杰. 基准物质的性状对标准溶液标定的影响——以硼砂为例[J]. 大学化学, 0, (): 0-0. |
[13] | 马晓爽, 郑成斌. 从量变到质变——“拔尖计划2.0”阶段化学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J]. 大学化学, 0, (): 0-0. |
[14] | 童永芬, 黄智敏, 邢秋菊. 能力与品德同步培养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0, (): 0-0. |
[15] | 万福贤, 王振涛, 高吉刚, 李映, 李长城, 姜林, 艾仕云, 张丽丽. 立德树人理念下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0, (): 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