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饶震红, 张莉, 杜凤沛. 新农科背景下提升新生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索研究[J]. 大学化学, 2022, 37(8): 2205075-. |
[2] |
李炜林, 刘红瑜, 金谷, 姚奇志, 李娇, 李玲玲.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 大学化学, 2022, 37(4): 2111038-. |
[3] |
杨丽锦, 苏敏, 黄采薇, 魏灵灵, 马艺, 王晓明, 焦桓. 多模态建构下的无机化学课程学习体验与感受[J]. 大学化学, 2022, 37(3): 2106018-. |
[4] |
彭传云, 张少文, 尹国杰, 吴春来, 冯勇, 屈凌波. 以应用为导向的“材料制备与吸附性能”创新综合实验设计[J]. 大学化学, 2022, 37(2): 2107025-. |
[5] |
章文伟, 芦昌盛, 淳远, 俞寿云, 朱成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2, 37(2): 2108092-. |
[6] |
刘春梅, 朱艳艳, 张斌. 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2, 37(2): 2109103-. |
[7] |
田东亮. 线上线下混合式物理化学实验研究型教学改革[J]. 大学化学, 2022, 37(2): 2105031-. |
[8] |
姚奇志, 金谷, 李玲玲, 李娇, 刘红瑜. 融入统筹理念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J]. 大学化学, 2022, 37(2): 2107001-. |
[9] |
尹永恒, 李小东, 张红秀, 牟善良, 夏其英. 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J]. 大学化学, 2022, 37(10): 2111021-0. |
[10] |
岳宣峰, 段亚娟, 孙君岳, 简亚军, 张延妮. 全面认识酸碱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由高校通用教材中一道例题引发的思考[J]. 大学化学, 2021, 36(9): 2103015-. |
[11] |
郭霖, 隋坤艳, 胡浩, 王久兴, 王逸凡, 张小艳, 彭乔虹, 随欣. 高分子化学教学中几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转换能力及文献查阅意识的培养[J]. 大学化学, 2021, 36(8): 2009004-. |
[12] |
陈永雷, 吕文娟, 陈宏丽, 陈兴国. 分析化学经典内容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源泉[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10028-. |
[13] |
田东亮, 杨青林, 刘克松, 朱英. 贯穿论文式实验报告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08001-. |
[14] |
姚奇志, 金谷, 朱平平, 李玲玲, 李娇, 刘红瑜. 创新教学方法,助力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扶-牵-引-放”四步教学法[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103003-. |
[15] |
王同为. 组成确定缓冲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强的分析[J]. 大学化学, 2021, 36(6): 2101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