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 2020, Vol. 35 >> Issue (1): 98-104.doi: 10.3866/PKU.DXHX201904048
收稿日期:
2019-04-26
录用日期:
2019-08-19
发布日期:
2019-09-05
通讯作者:
邹应萍
E-mail:yingpingzou@csu.edu.cn
基金资助:
Lihui Jiang,Guohui Chen,Weihong Wang,Yingping Zou*(),Yiming Luo
Received:
2019-04-26
Accepted:
2019-08-19
Published:
2019-09-05
Contact:
Yingping Zou
E-mail:yingpingzou@csu.edu.cn
Supported by:
摘要:
分离提纯是有机合成中关键的实验步骤,反应后处理这部分的工作内容要占到90%的工作量。为提高学生从混合物中分离目标化合物的实验技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萃取、蒸馏、重结晶等纯化实验操作,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教学组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安排了"三组分混合物分离"实验,面向的学生为医学临床五年制和八年制、化学化工学院的制药工程及应用化学专业。本文详细探讨了该实验的酸、碱分离两种教学方案,对先加酸分离得到的三个组分进行了1H NMR测试。从两个方案的实验教学效果来看,先加酸或先加碱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MSC2000:
蒋历辉,陈国辉,王微宏,邹应萍,罗一鸣. 苯甲酸、对甲苯胺、乙酰苯胺三组分分离实验教学设计[J]. 大学化学, 2020, 35(1): 98-104.
Lihui Jiang,Guohui Chen,Weihong Wang,Yingping Zou,Yiming Luo. Design of Separation Experiment of Three Components of Benzoic Acid, p-Methylaniline and Acetanilide[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20, 35(1): 98-104.
表2
医学五年类1803班三组分分离实验结果"
学号 | η/% | ||
对甲苯胺 | 苯甲酸 | 乙酰苯胺 | |
01 | 55 | 34 | 38 |
02 | 48 | 69 | 26 |
03 | 72 | 64 | 62 |
04 | 47 | 53 | 39 |
05 | 48 | 35 | 35 |
06 | 59 | 73 | 84 |
07 | 57 | 28 | 60 |
08 | 57 | 71 | 40 |
09 | 50 | 42 | 53 |
10 | 52 | 62 | 64 |
11 | 68 | 58 | 43 |
12 | 0 | 85 | 54 |
13 | 69 | 47 | 42 |
14 | 56 | 79 | 30 |
15 | 78 | 52 | 76 |
16 | 57 | 68 | 46 |
17 | 47 | 36 | 54 |
18 | 70 | 58 | 61 |
19 | 67 | 52 | 89 |
20 | 54 | 70 | 47 |
21 | 101 | 36 | 68 |
22 | 56 | 61 | 42 |
23 | 81 | 62 | 34 |
24 | 59 | 60 | 67 |
25 | 130 | 60 | 25 |
26 | 66 | 70 | 60 |
27 | 73 | 50 | 47 |
28 | 58 | 51 | 38 |
29 | 69 | 61 | 89 |
30 | 28 | 35 | 88 |
1 | 罗一鸣; 唐瑞仁.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实验,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2. |
2 | 古凤才.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 第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
3 | 蒋历辉; 陈国辉; 王微宏; 邹应萍. 教育现代化, 2019, 6 (33), 230. |
4 | 熊英; 王晓玲; 侯安新. 大学化学, 2012, 27 (3), 48. |
5 | 马亚鲁; 马媛媛; 贾佩楠; 李小层; 刘娜; 张慧婷. 大学化学, 2012, 27 (3), 90. |
[1] | 孟德坤, 周南, 林世泉, 周爱秋, 林猛, 张树永. 电动势法测定硫酸铜的离子迁移数[J]. 大学化学, 0, (): 2101007-0. |
[2] | 马占营, 范广, 高丰琴, 徐维霞, 张引莉.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以绪论教学为例[J]. 大学化学, 0, (): 2101033-0. |
[3] | 孙宏伟, 陈兰. 最密堆积中空隙分布的学习技巧[J]. 大学化学, 0, (): 2101036-0. |
[4] | 郝志友, 陈辉, 曹彦刚, 孙彦君, 李红伟, 郑晓珂, 冯卫生. Molisch反应:发现、原理及应用[J]. 大学化学, 0, (): 2101022-0. |
[5] | 彭星, 张发光, 马军安. 芳香重氮盐参与的协同环加成反应[J]. 大学化学, 0, (): 2101026-0. |
[6] | 葛华才, 左荣红, 王德麒. 反应动力学通用模拟软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0, (): 2101060-0. |
[7] | 霍英豪, 张树永. 从机理和动力学角度分析和优化硝化反应条件[J]. 大学化学, 0, (): 2102023-0. |
[8] | 洪周怡, 章金金, 李瑶君, 何田, 尹守春. 苯乙炔配位聚合及光热性能研究——推荐一个绿色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0, (): 2101010-0. |
[9] | 姜贺龙, 刘灿, 雷立旭. 少溶剂固态化学反应制备铵光卤石[J]. 大学化学, 0, (): 2102008-0. |
[10] | 张恒洋, 王群, 马丹阳, 郭敏, 卢松涛, 李杨, 吴晓宏. ZnO纳米晶自组装微米球热控涂层制备与表征——介绍一个材料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0, (): 2101031-0. |
[11] | 芦昌盛, 王凤彬, 刘斌, 田笑丛, 马海凤.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理念——再议实验教学之本质[J]. 大学化学, 0, (): 2103047-0. |
[12] | 金邦坤, 何卫东. 润物无声,启迪创新——从“冷冻聚合制备高分子量聚合物”综合实验谈起[J]. 大学化学, 0, (): 2102009-0. |
[13] | 张于锰, 陈语嫣, 刘艳. 电喷雾多级质谱研究功能小分子与蛋白质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推荐一个化学生物学教学实验[J]. 大学化学, 0, (): 2102062-0. |
[14] | 唐正姣, 陈苏芳, 李萍, 覃远航, 汪铁林. 用哲学原理解决化工原理流体流动定性问题[J]. 大学化学, 0, (): 2102018-0. |
[15] | 温会玲, 唐林, 赵继宽, 李东祥, 温永红, 高洪涛. 基于PBL的物理化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 大学化学, 0, (): 210105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