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阮婵姿, 潘蕊, 许振玲, 翁玉华, 张春艳, 吕银云, 董志强, 任艳平. “元素化学实验”中的热致变色现象(一)——部分Co(Ⅱ)化合物的热致变色现象及其变色机理探讨[J]. 大学化学, 2022, 37(1): 2104004-0. |
[2] |
李雅丽, 范建训, 王炳杰, 向玲. 表面活性剂胶束化物理化学性质研究[J]. 大学化学, 2022, 37(1): 2103039-0. |
[3] |
刘江, 洪俊华, 王俐骄, 赵宁东, 徐怀春, 刘俊. 手机热成像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 大学化学, 2021, 36(8): 2009035-0. |
[4] |
金明善, 杨树斌, 李庆忠. p(Vm-b)=RT实际气体在一些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34-0. |
[5] |
王亚琴, 马腾. 原始创新从哪里来: 再谈化学中合成氨方法的发现[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8035-0. |
[6] |
王伟涛, 陈香李, 杨百勤. 固体在液相中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介绍[J]. 大学化学, 2021, 36(2): 2003032-0. |
[7] |
张恒洋, 王群, 马丹阳, 郭敏, 卢松涛, 李杨, 吴晓宏. ZnO纳米晶自组装微米球热控涂层制备与表征——介绍一个材料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1, 36(12): 2101031-0. |
[8] |
那立艳, 张丽影, 支德福, 张树彪. 利用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甄别科技文献数据计算的合理性[J]. 大学化学, 2020, 35(9): 159-163. |
[9] |
张笑言, 王永慧, 谭华桥, 郎中玲, 李阳光. 元素化学教学中关于“无机物热稳定性”的知识建构[J]. 大学化学, 2020, 35(8): 17-23. |
[10] |
赵修毅, 张伟雄, 刘俊良, 乔正平. 无机化学四个易混淆基本概念的讲授建议[J]. 大学化学, 2020, 35(8): 98-102. |
[11] |
王玉琪, 钟子婷, 盘盈滢, 刘帅, 林昕元, 林耿忠, 庞浩然, 章伟光, 何广平. 计算机辅助氧弹量热计探索火箭燃料的推进性能[J]. 大学化学, 2020, 35(4): 50-59. |
[12] |
常宇轩, 石麟, 贾敬佩, 李一峻, 郭东升. 联二炔囊泡的光致聚合、热致变色及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4): 96-102. |
[13] |
钱茜茜, 刘赛赛, 蒋璐, 刘罡, 武荣兰. 可变色形状记忆材料[J]. 大学化学, 2020, 35(4): 161-167. |
[14] |
姚加,彭笑刚. 从分子图像到热力学框架——物理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3): 120-127. |
[15] |
杜治平, 殷霞, 丁一刚, 刘生鹏, 肖艳华. 化工原理教学中传质对传热教学的启发及运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12): 261-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