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大学化学
首页
期刊信息
刊物介绍
编委会
读者中心
在线预览
过刊浏览
按栏目浏览
高被引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读者订阅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征稿简则
教研论文撰写
投稿指南
中图分类号查询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人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English
大学化学 1987 Vol.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1.
漫谈对称性
唐有祺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1 -12. DOI:
10.3866/PKU.DXHX19870101
摘要
(
1970
)
PDF
(3922KB)(
1005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对称(symmetry)这个词的原意及其含意在文学和科学中的演变,谈到雅俗共赏的图象对称性。然后从对称图象的定义谈到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以及有关的群论原理。在化学中经常遇到的对称图象是由原子按一定对称性构成的分子和晶体。最后探讨了对称性的起源和作用,并举例说明对称性制约分子和晶体性能的原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生物领域中的无机化学(下)
К.Б.Яцимирский, 刘祁涛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12 -15. DOI:
10.3866/PKU.DXHX19870102
摘要
(
1969
)
PDF
(2487KB)(
433
)
可视化
收藏
狭义的簇络合物也可以在金属蛋白中找到。例如Fe
4
S
4
,它是一个顶点交替被铁和硫原子占据的立方体。这样的簇状物已在铁氧化-还原朊(ferredoxine)中发现,它是一个起电子载运和贮存作用的金属蛋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对普通化学“化学动力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徐洁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16 -19. DOI:
10.3866/PKU.DXHX19870103
摘要
(
1795
)
PDF
(2467KB)(
519
)
可视化
收藏
在“化学动力学”这一章的教学中,多年来同学提出的问题相对比较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让学生带卡片参加考试
魏元训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19 -19. DOI:
10.3866/PKU.DXHX19870104
摘要
(
2348
)
PDF
(930KB)(
705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努力目标之一,我试图教会学生写“卡片摘要”的读书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无机化学第一堂课上我就告诉学生,以后每次上课都有提问或小测验,但小测验、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都允许携带自己摘录的卡片,数量不限。这就迫使学生课后都去看书摘录卡片。有些学生是认真阅读,综合分析,悟出真谛,抓住重点扼要摘录的,这些卡片在考试时很有用,但也有些学生不动脑筋依样画葫芦,照抄几张卡片,考试时用不上,这就督促他总结教训改进学习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对原子轨道图形教学的意见
周公度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20 -22. DOI:
10.3866/PKU.DXHX19870105
摘要
(
2443
)
PDF
(1034KB)(
923
)
可视化
收藏
原子轨道(又称原子轨函)的图形和电子云分布的图形是化学教学中的基本内容,是了解原子结构的关键之一。在教学中正确地表达这两种图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通常原子轨道图形由在原子核周围空间原子轨道ψ的等值线图形表示。在二维平面上作图时,常选择通过原子核和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在这平面上画出等值线。图1示出几种原子轨道的等值线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普通有机化学实验中未知物的鉴定
谷珉珉, 王丽芬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23 -24. DOI:
10.3866/PKU.DXHX19870106
摘要
(
4000
)
PDF
(578KB)(
986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系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根据宜昌召开的部属综合性大学化学系课程结构研究会上所提出的精神,“教给学生实验的设计思想,培养同学的判断、想象、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同时考虑到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改革农药有机合成教学
司宗兴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25 -25. DOI:
10.3866/PKU.DXHX19870107
摘要
(
1976
)
PDF
(1877KB)(
629
)
可视化
收藏
农药科学是化学、生物、农业等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新理论、新技术在农药有机合成中不断得到应用。为此农药有机合成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和充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从Thomas规则到田部规则——双元氧化物表面酸性判断方法的发展
刘旦初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26 -30. DOI:
10.3866/PKU.DXHX19870108
摘要
(
2711
)
PDF
(2421KB)(
882
)
可视化
收藏
二种不同氧化物所形成的化学混合物,往往会产生具有酸性的表面。然而并不总是如此,为此曾有经验规则来进行判断。Thomas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根据二种氧化物价态和配位数的差异来进行判断的规则。1974年田部发展了一种新的判断方法,它不仅能更好地解释实验事实,而且能预言产生的表面酸位属什么类型。本文着重介绍田部判断规则的原理及其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分子构型的几种定性处理方法
李科精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31 -36. DOI:
10.3866/PKU.DXHX19870109
摘要
(
1944
)
PDF
(2556KB)(
831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价层电子对模型”的基本原则及其对常见配位数(2—6)分子构型的处理方法。在“堆积模型”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锥角堆模型”及复杂配位体的多级堆积概念,提供了判断化合物能否稳定存在的“稳定区间图”的绘制及使用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张子高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隆重举行
常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36 -36.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0
摘要
(
1864
)
PDF
(1872KB)(
697
)
可视化
收藏
张子高先生(1886—1976)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和化学史家,为我国教育事业和化学史研究做出了贡献。为隆重纪念这位化学界的先驱者,中国化学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举行纪念会及学术报告会。化学会理事长唐有祺、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在纪念会上讲了话,杨根介绍了张老的生平业绩,严济慈、柳大纲、袁输青、张青莲等在发言中缅怀了张老的为人和成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和机理
张佩华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37 -40.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1
摘要
(
2963
)
PDF
(2434KB)(
1141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如下几个问题作一些讨论:(1)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和其电位差ΔΦ值的大小无关;(2)反应活化能;(3)对氧化还原反应机理作一粗略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具有吸电子基的亲双烯试剂有利于Diels-Alder反应的进行
刘秉兰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41 -42.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2
摘要
(
2914
)
PDF
(1719KB)(
756
)
可视化
收藏
Diels-Alder反应是双键对共轭二烯的1,4加成,形成六节环化合物,所以又称4+2环加成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重排和互变异构异点浅论
陈忠云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43 -47.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3
摘要
(
2983
)
PDF
(2516KB)(
1018
)
可视化
收藏
分子中原子或者基团的迁移究竟属于重排还是互变异构,在处理具体反应时,一些有机化学教材和参考书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有些书把炔烃水合中经烯醇式转变为羰基化合物的一步叫做重排,另外一些书称它为互变异构,还有一些书说是异构化。重排和互变异构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两个概念能否互相袭用,笔者就此谈点肤浅的看法。分子内的原子或者基团发生迁移,从而导致结构变化是分子重排和互变异构的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第一届全国有机合成专题讲座在太原召开
王文江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47 -47.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4
摘要
(
2098
)
PDF
(616KB)(
715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推动和提高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在有机合成领域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北京大学和山西大学受中国化学会有机合成专业组委托,得到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课程结构小组的支持,于1986年8月5日至8月20日在山西大学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有机合成专题讲座”,研究单位和各院校教授、付教授和教师研究生共140多人参加了会议。山西省教育厅长蔡佩义,山西省科协主席张永仑以及山西大学校长程人乾到会祝贺并讲话,他们希望第一届有机合成讲座的召开能为我国四化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环己酮合成方法的改进
蒋先明, 林海源, 苏小建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48 -50.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5
摘要
(
2449
)
PDF
(2289KB)(
1095
)
可视化
收藏
环已酮的制备方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科书中,一般都是采用在酸性介质中用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氧化环已醇制备。该法缺点较多,除Cr
6+
污染环境外,尚需乙醚萃取,药品较贵,操作繁琐。在参考国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启发下,改用漂白粉代替重铬酸盐作氧化剂合成环已酮,并删去乙醚萃取这一步。实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实验过程中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对乙酸、漂白粉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环已酮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及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化学教育软件简讯
姜卫民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50 -50.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6
摘要
(
1929
)
PDF
(891KB)(
703
)
可视化
收藏
由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和连云港教育学院有关教师组成的“SERAPHIM软件译编组”最近完成了对从美国SERAPHIM计算机辅助化学教育中心引进的一套化学教学软件的分析工作,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其中部分软件进行了修改或修正。根据该套软件编写的《美国化学教育软件使用指南》一书即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二茂铁合成方法的改进
芮元金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51 -52.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7
摘要
(
2494
)
PDF
(2125KB)(
703
)
可视化
收藏
二茂铁是一种很稳定而且具有芳香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在理论和结构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自从被发现以来,各种合成方法相继出现,并不断得到改进。但是在反应的操作、反应时间及产率方面始终得不到较好的统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无机化学试题答案
编者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52 -54.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8
摘要
(
3444
)
PDF
(2255KB)(
567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人体体液是怎样维持其pH和物种浓度的?
编者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55 -55. DOI:
10.3866/PKU.DXHX19870119
摘要
(
2542
)
PDF
(932KB)(
570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化学家和医生非常注意人体组织液和细胞内液所含的二氧化碳,因为它通过组成缓冲体系起着维持pH及pCa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计算两性溶液pH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余兴华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56 -60. DOI:
10.3866/PKU.DXHX19870120
摘要
(
2758
)
PDF
(2390KB)(
758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在计算两性溶液pH时,存在一个易被忽略的问题,即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两性物质的分析浓度c可以代替共有关型体平衡浓度[HA]。就笔者所知,当前有关书籍论述这类问题均未明确指出以c代[HA]的具体条件,且解答这类题时几乎一律以c代[HA]。这种处理方式有时使解题方法不合理(在分析化学计算中,一般当酸碱物质离解度小于5%时,才以c代[HA]);当要求计算相对误差E≤2.5%,则有时使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精度不够。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有必要加以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苏联国立大学化学专业教学计划简介
陈祖福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61 -66. DOI:
10.3866/PKU.DXHX19870121
摘要
(
2046
)
PDF
(2390KB)(
757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我们看到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于1982年11月15日批准颁布的苏联国立大学化学专业教学计划。这是近些年来,我们看到的最完整的苏联国家颁发的化学专业教学计划。现将其主要内容简介如下,并与我国综合大学化学专业现行教学计划做些比较。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颁布的这个教学计划,是法定教学计划,国立各大学现在仍执行这个计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重访莫斯科大学化学系
吴养洁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66 -70. DOI:
10.3866/PKU.DXHX19870122
摘要
(
3933
)
PDF
(2596KB)(
818
)
可视化
收藏
1985年9月30日到10月29日我在苏联作了为时一个月的学术访问。这次访苏是由五十年代我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学习时的导师莱乌托夫(О. А. Реутов)院士提名邀请的,同时被邀请的还有南京大学胡宏纹教授。访问期间,与莫大有机化学教研室的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参加了在莫大化学系举行的《现代有机化学问题》国际学术会议。时隔27年,莫斯科有了显著的变化,莫斯科大学除原建筑群外,在列宁山上又增建了文科一楼、文科二楼和其它建筑,本文针对莫斯科大学的情况作一些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第18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预备题答案
陈忠国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71 -78. DOI:
10.3866/PKU.DXHX19870123
摘要
(
2410
)
PDF
(2666KB)(
744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分子力学及药物分子设计研讨班消息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78 -78.
摘要
(
925
)
PDF
(2165KB)(
550
)
可视化
收藏
经化学会批准,北京大学化学系,中科院化学所,电子所及化冶所将联合举办分子力学及药物分子设计研讨班。内容包括分子力学原理及应用,有关程序,分子模型及分子设计程序介绍,分子图象技术及晶体结构数据库介绍及示范表演,并将提供上机机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理科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工作会议
边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79 -79.
摘要
(
986
)
PDF
(488KB)(
385
)
可视化
收藏
会议由戴安邦、唐敖庆教授主持。参加者为编委会正、副主任,各编审组正副组长、秘书和联络员等。教委二司理科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傅献彩教授代表编委会做工作报告。回顾编委会在1980—1985年间主要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1)审议了理科化学专业各基础课的教学大纲。(2)积极参加了教材的编审工作。至1986年春高教出版社已出版了综合大学、高师、师专三个层次的理科化学教材(包括参考书)62种,翻译书25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实验课改革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边
大学化学 1987, 2 (
1
): 79 -79.
摘要
(
679
)
PDF
(487KB)(
631
)
可视化
收藏
基础化学实验系统改革的研究是高等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之一,由兰州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厦门大学、苏州大学、杭州大学、西北大学等校化学系协作进行研究。1986年10月在兰州举行第一次研讨会,会上讨论了基础实验课改革的必要性,交流了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交换了国内外实验课改革的现况,部署了课题组下阶段的工作计划。经过认真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这几年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虽然已有明显的提高,但存在问题还不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智慧·勤奋·谦虚·热诚——访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
陈懿, 楼南泉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1 -4. DOI:
10.3866/PKU.DXHX19870201
摘要
(
2648
)
PDF
(1075KB)(
823
)
可视化
收藏
1987年2月初的贝克利,桃花已经盛开,气候宜人。承李远哲教授的盛情款待,在他那可以鸟瞰海湾地区的会客室中,和新迁入的与实验室相连的办公室中,多次与我们促膝谈心。从科学家成长的道路到如何结合中国实际促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建设,广泛交换了看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1987年教师培训班信息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4 -4. DOI:
10.3866/PKU.DXHX19870202
摘要
(
1930
)
PDF
(228KB)(
65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高等学校化学教学质量,培训教师,国家教委高教二司今年将继续委托有关学校,举办各类课程的讲习班、讨论班和研究班,各种班的具体计划正在落实之中,现在初步拟定举办的有以下五个班: 1.今日化学进展讲习班。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拟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作介绍当今化学主要领域新成就新发展的报告,初定为十讲,主要面向北京地区的化学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表面化学
包信和, 邓景发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5 -8. DOI:
10.3866/PKU.DXHX19870203
摘要
(
2381
)
PDF
(2474KB)(
612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方面对表面化学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就表面化学在多相催化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国化学会1986年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兴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8 -8. DOI:
10.3866/PKU.DXHX19870204
摘要
(
2285
)
PDF
(2189KB)(
441
)
可视化
收藏
1986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国化学会第六次工作会议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会议由秘书长崔孟元主持。参加本次工作会议的有中国化学会正副秘书长、各专业委员会和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市)地方委员会的代表共60多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硫霉素及其衍生物合成的进展
黄化民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9 -15. DOI:
10.3866/PKU.DXHX19870205
摘要
(
2771
)
PDF
(2379KB)(
607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发现了一种新型的β-内酰胺型抗生素,它们的代表就是硫霉素(thienamycin),它的结构与β-内酰胺型的青霉素及头孢霉素不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漫谈化学本科生的培养
童沈阳, 韩德刚, 华彤文, 尚振海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16 -19. DOI:
10.3866/PKU.DXHX19870206
摘要
(
1984
)
PDF
(1099KB)(
755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高等化学教育在指导思想方面有两个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1)本科生培养目标是专家还是化学工作者, (2)完全按统一的模式培养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因材施教。现就化学本科生的培养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计算机绘图辅助物质结构教学的尝试
高剑南, 林海伦, 潘道皑, 钮泽富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19 -23. DOI:
10.3866/PKU.DXHX19870207
摘要
(
2073
)
PDF
(2487KB)(
696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我们对物质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选择物质结构中的某些基础理论问题,例如钻穿效应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作为教学科研方向,并将这些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理论得到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接触到最新科研成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关于气体粘滞系数公式的讨论
杭瑚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23 -24. DOI:
10.3866/PKU.DXHX19870208
摘要
(
4544
)
PDF
(2260KB)(
965
)
可视化
收藏
从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流动气体的分子除了具有热运动动量以外,还附加有定向运动的动量。气体的粘滞性乃是由于气体分子间互相碰撞后交换定向动量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速率常数与活化参数
张启衍, 钟文士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25 -28. DOI:
10.3866/PKU.DXHX19870209
摘要
(
2891
)
PDF
(2196KB)(
574
)
可视化
收藏
速率常数与活化能、活化焓及活化熵等是化学动力学中的重要参数,不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科研中严格地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无机含氧酸结构中的d-pπ成键与配位场的关系
郭子义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28 -31. DOI:
10.3866/PKU.DXHX19870210
摘要
(
4129
)
PDF
(2275KB)(
599
)
可视化
收藏
无机含氧酸结构中普遍存在着σ-π型多重键。共中,第二周期元素的含氧酸中仅存在p-pπ键,第三周期及其后面元素的含氧酸中则存在d-pπ键。尽管非过渡元素外层d轨道参与成键的作用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但d轨道实际参与形成d-pπ键的作用已被普遍接受,而且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其存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我国分析化学家的鸿篇巨著《分析化学丛书》将陆续出版
操时杰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31 -31. DOI:
10.3866/PKU.DXHX19870211
摘要
(
2843
)
PDF
(791KB)(
971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出版社正组织编写、出版一套《分析化学丛书》,共六卷二十九册,每册30万字左右《分析化学丛书》编委会由16位知名的分析化学家组成,高小霞教授任主编,曾云鹗、周同惠、高鸿教授任副主编。在编委会统一领导下,组织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老、中年的分析化学家撰写、审定稿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过氧化铅电极的制作和碘酸钾的电化合成——推荐一个“无机电化合成”实验
陆根土, 刘体清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32 -34. DOI:
10.3866/PKU.DXHX19870212
摘要
(
2309
)
PDF
(2228KB)(
806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多数学校化学系的“无机合成”实验中都选用了较经典的电化合成实验,即电解硫酸氢钾水溶液以制备过二硫酸钾。实验中,阴阳极都采用铂电极。由于铂是贵金属,价格昂贵,且不易获得。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新的不溶性阳极以代替铂电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阳离子第Ⅲ组分离条件的改进
于桂荣, 张树德, 牛凤兰, 张忆华, 罗齐昭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35 -37. DOI:
10.3866/PKU.DXHX19870213
摘要
(
2132
)
PDF
(2266KB)(
732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化学定性分析教学中,按硫化氢系统分组法将阳离子分为V个组。第Ⅲ组阳离子的分析方法甚多,Tenbusch等曾总结了13种分离法,但最常用的组内分离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氨法和碱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固体物质的热容
陈龙武, 庄小文
大学化学 1987, 2 (
2
): 37 -39. DOI:
10.3866/PKU.DXHX19870214
摘要
(
2670
)
PDF
(2209KB)(
884
)
可视化
收藏
物质的热容通常采用精密量热法测量,但这种方法技术要求高、耗费时间多,往往不易为初学者所掌握。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简称DSC)测量固体物质的热容快速而简便,在测量精度要求不太高时,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一种以差热分析法(DTA)为基础,并作了改进的热分析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