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大学化学
首页
期刊信息
刊物介绍
编委会
读者中心
在线预览
过刊浏览
按栏目浏览
高被引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读者订阅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征稿简则
教研论文撰写
投稿指南
中图分类号查询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人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English
大学化学 1989 Vol.4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1.
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
戴安邦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1 -7.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1
摘要
(
1999
)
PDF
(2739KB)(
839
)
可视化
收藏
只重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为学生在实验室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练习解决化学问题,各项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课应予充分重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我国国家科学基金化学科学重大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8 -12.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2
摘要
(
1867
)
PDF
(1283KB)(
690
)
可视化
收藏
1986年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学基金委)成立以后,就明确决定在择优资助量大面广申请课题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若干意义重大、目标明确、基础好、可望在近期取得重要成果的重大研究项目,单列经费予以资助,称为重大项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理科化学教育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毕业生追踪调查的启示
苏一凡, 徐广文, 林大梿, 余瑞昆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13 -16.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3
摘要
(
1953
)
PDF
(1615KB)(
547
)
可视化
收藏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随着国家经济的起飞和科技的进步,伴随而来的是对人才越来越强烈的渴求,经济越是发展,这种需求量越大.以致许多有识之士断言,未来世界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将是人才的竞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社会需要适应性强的理科人才
刘美德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16 -16.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4
摘要
(
2072
)
PDF
(269KB)(
544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理科毕业生的分配仅少数面向教学、科研单位而多数是面向工矿企业和各类事业单位,这促使理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全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计划与培养方式都要作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关于共振论教学问题的讨论
陈祖福, 曹居东, 魏荣宝, 刘云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17 -21.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5
摘要
(
2203
)
PDF
(2385KB)(
855
)
可视化
收藏
共振论是否应该进入有机化学教学?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有的同志认为这么多年没讲共振论也教得不错,现在不讲也可以;另一些同志虽然有讲授的意图,但对如何安排共振论的教学仍有难处,本文拟对此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用硫代乙酰胺分离Ⅱ、Ⅲ组阳离子酸度条件的研究
杨文忠, 徐学勤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21 -25.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6
摘要
(
2695
)
PDF
(2432KB)(
550
)
可视化
收藏
近些年来,国内外各种版本的分析化学教材和很多有关阳离子定性分析的文章
[1-8]
都以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沉淀分离各种阳离子,从理论上说,这样做的结果应更令人满意,但由于各位作者所采用的H
2
S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和各阳离子硫化物溶度积不尽相同,考虑硫代乙酰胺水解产物以及所形成的硫代酸盐等络合物的影响不同,各文讨论用硫代乙酰胺沉淀分离Ⅱ、Ⅲ组阳离子酸度条件时,提出了各自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E.Hückel规则在稠环上应用的经验式
张建功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26 -29.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7
摘要
(
2309
)
PDF
(2445KB)(
795
)
可视化
收藏
适用于平面单环多烯的E.Hückel 4n+2规则,能否适用于稠环体系?众说不一.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六电子芳香体系”这一概念,通过对稠环体系三种不同情况的研究,导出了一个适用于稠环体系的经验式,经验证明例外甚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平行一级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的线性化
白玉山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30 -30.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8
摘要
(
3254
)
PDF
(526KB)(
986
)
可视化
收藏
用动力学方程的线性化来判断简单的一级或二级反应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设C(t)为反应物在时刻t的浓度,如果以log[C(t)]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反应为一级;如果以1/C(t)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反应为二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等电子原理
林振光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31 -34.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9
摘要
(
2011
)
PDF
(2438KB)(
599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等电子原理作了明确的表述,并简要地介绍其在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化学键的特征、晶体结构以及分子反应行为上的应用.同时还指出该原理在应用上的例外和局限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Principles of Modern Chemistry
陈竹雯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34 -34.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0
摘要
(
2563
)
PDF
(2154KB)(
740
)
可视化
收藏
本书由Oxtoby,D.W.&Nachtrieb,N.H.所著,CBS College 1986年出版,是一本标准的大学普通化学教科书,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微量元素化学与人体健康
贡长生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35 -38.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1
摘要
(
2209
)
PDF
(2490KB)(
1327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讨论了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的四种主要功能,并指出其浓度和存在形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叙述了几种微量元素化合物在医药和强化食品中的应用,尤其是某些无机和有机铁化合物在治疗和预防缺铁性贫血方面的意义.文中例举了一些化学元素之间的生物拮抗和协同效应,以及某些螯合剂用于治疗金属的中毒和促排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关于相律中自由度的概念
印永嘉, 袁云龙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39 -40.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2
摘要
(
7337
)
PDF
(1255KB)(
969
)
可视化
收藏
一个质量数为1摩尔的水两相平衡体系需多少个变量才能确定它的状态呢?问题似乎十分简单.若对此体系应用Gibbs相律f=K-Φ+2.今组份数K=1,相数Φ=2,故f=1.也就是体系的自由度为1,是单变量体系.因此只要一个状态变量就可以确定此体系的状态.需要指定的状态变量可以是温度,也可以是压力.但答案是有悖于事实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微型色谱装置测定氢型丝光沸石的活性中心
谢关根, 刘旦初, 郑绳安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41 -44.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3
摘要
(
2086
)
PDF
(2453KB)(
760
)
可视化
收藏
催化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过怎样来评价催化剂的优劣,什么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以及怎样来测量其活性中心数等基本概念.为了使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我们设计了使用脉冲微型反应器(微反)对氢型丝光沸石(HM)上的甲苯歧化反应活性进行评价,用吡啶中毒法测定沸石的活性中心数的实验.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Cu(IO
3
)
2
的溶度积
熊少祥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44 -47.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4
摘要
(
2142
)
PDF
(2395KB)(
824
)
可视化
收藏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测定是无机化学实验和普通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之一,国内大多数教材均安排和设计了该内容的实验.其中,碘酸铜是用于测定得较多的一种难溶物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电动势与温度关系实验的改进
林清枝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48 -48.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5
摘要
(
2442
)
PDF
(2280KB)(
904
)
可视化
收藏
电动势温度系数的测定,传统的实验条件及步骤不易测准.近来,我们对该实验作了些改进,列为教学实验后效果较好.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应用氧化数的概念讨论马氏规则
许泽胜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49 -51.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6
摘要
(
2757
)
PDF
(2239KB)(
807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中,马氏规则及反马氏规则都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反应,但在反应机理的解释上却不尽一致,而应用氧化数的概念很容易统一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对“聚合水研究”的反思
张雁, 刘军钪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52 -53.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7
摘要
(
2348
)
PDF
(2204KB)(
501
)
可视化
收藏
1966年至1973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研究“聚合水”的热潮,七年间,关于“聚合水”的制备、鉴定的文章超过了五百篇,其它有关的文章,多得更是不计其数.然而,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所谓的“聚合水”其实根本不存在.图1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聚合水”研究由兴起、极盛到衰亡的这一历史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征答(17)怎样理解缓冲溶液的机制?
编者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53 -53.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8
摘要
(
1998
)
PDF
(1477KB)(
779
)
可视化
收藏
缓冲溶液通常是指某种溶液,它具有抵御改变溶液的pH值的外来因素而使溶液的pH值保持稳定的特性,在日常工作和周围世界里经常遇到的缓冲溶液的稳定pH值处在弱酸性-弱碱性的区间,为此,不少教科书或教学中以醋酸及其盐的混和溶液为例来引出概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科技文献中的缩略语
周世光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54 -55.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9
摘要
(
2536
)
PDF
(2274KB)(
792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文献中经常大量使用缩略语,为的是简化书写、排印的手续,节省篇幅和加快出版速度.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语言中不断产生新词(字),其中缩略语、缩写词占有相当的比重.如C-M、NOT、SALT及Sea Lab<1>等.化学文献中也大量使用缩略语,CA几乎每条文摘都包含若干缩写词.因此,了解缩略语的构成规律,熟悉查找其全称及译文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检索利用化学文献来说,确系一项基本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实验误差的处理
刘鸿皋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56 -56. DOI:
10.3866/PKU.DXHX19890120
摘要
(
2272
)
PDF
(1266KB)(
821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国内外有关分析化学教材和测试实验指导书,介绍实验误差内容,都是从概念(准确度、精密度)或数学(误差、偏差)方法引入.因为使用的概念、术语和符号多,内容又比较集中而且抽象,致使教学层次不易明确,已成为较难处理的章节.笔者结合教学体会,运用列表方法,从测试实验实际引入概念,根据数据获取过程,揭示出结果的合理表征方法,较完整地列出测试误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的和实际的联系关系.易于明确概念、直观地展开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移液管体积该是几位有效数字?
王振华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57 -57. DOI:
10.3866/PKU.DXHX19890121
摘要
(
4543
)
PDF
(1251KB)(
832
)
可视化
收藏
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滴定分析时,如用0.1008mol·dm
-3
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溶液,用移液管取25mI HCl溶液于锥形瓶中(这种语言屡见不鲜),滴定管读取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8.65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关于酸本质的“氢学说”的源起
赵匡华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58 -61. DOI:
10.3866/PKU.DXHX19890122
摘要
(
2917
)
PDF
(2571KB)(
849
)
可视化
收藏
现在只要初步学习过化学的人都知道酸类的本质和共性是分子中含有活泼的氢.但人们究竟是怎样取得这一认识,其间经历过什么曲折,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人类最早接触的酸类是酒类发酵变质生成的醋以及一些水果的浆汁,它们的共性就是在口中尝起来有酸味.在我国古代,“酸”的含意就是“醋”,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说:“关东谓酢(古醋字)曰酸.”所以酸就是具有醋的味道.因此那时对酸的认识谈不上什么科学的道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一本富有特色的普通化学教科书——联邦德国《普通化学导论》评介
丁廷桢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61 -62. DOI:
10.3866/PKU.DXHX19890123
摘要
(
2069
)
PDF
(1825KB)(
862
)
可视化
收藏
联邦德国有一类教科书广为发行,深受大学生欢迎.这类教科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内容精,使用方便.例如,书的封面有UTB(大学袖珍丛书)或dtv(德国袖珍图书出版社)字样者,即属此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物理化学进展系列报告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63 -63.
摘要
(
936
)
PDF
(218KB)(
607
)
可视化
收藏
由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科研联合体发起的,由联合体顾问李远哲教授主持的“物理化学进展系列报告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5月12日至20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按李远哲教授的建议,应南京大学曲钦岳校长之邀,美籍李远哲、林圣贤、丘应楠及庄东荣四位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李远哲谈成才之路
姚天扬, 束羽, 黄士星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63 -64.
摘要
(
654
)
PDF
(716KB)(
472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会期间,李远哲曾就人才成长的道路、科学研究精神以及科学事业发展等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他认为,研究科学就是研究物质的运动,科学家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问题都要追求下去,探索下去.要具有这种精神,日常生活态度很重要,有的年轻人平时生活散漫,即使他们很聪明也不能想象会作出成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高等化学教育研究学术交流会(1988.12北京)
钟兴
大学化学 1989, 4 (
1
): 64 -64.
摘要
(
1019
)
PDF
(504KB)(
702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教委高教二司的直接领导以及北京大学校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简称“中心”)于1988年12月6日至1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心”第二次学术委员会议及化学教育研究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98人,其中“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及委员共22人,51所院校代表70人,<大学化学>编辑部工作人员6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决定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因素——分子间作用力
段连运, 周公度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1 -7. DOI:
10.3866/PKU.DXHX19890201
摘要
(
2578
)
PDF
(2604KB)(
1788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性质和分子的大小、形状.详细讨论了分子间作用力的重要形式——一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特别强调了它的构敏性或选择性.举例说明了分子间作用力在结构化学、生物化学及其他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我国国家科学基金化学科学重大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7 -12. DOI:
10.3866/PKU.DXHX19890202
摘要
(
1727
)
PDF
(2445KB)(
497
)
可视化
收藏
结构化学基础研究——项目简介之三结构化学的任务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物质的微观结构(包括原子在空间分布和相互结合的方式以及电子的运动模式等)及其与宏观性能间的关系.结构化学与化学各分支学科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是现代化学的一个支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理科人才的供求失衡问题
丁辉文, 王学军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13 -14. DOI:
10.3866/PKU.DXHX19890203
摘要
(
1858
)
PDF
(556KB)(
800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理科毕业生分配就业难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上很多同志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这种现象是理科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造成的.我们认为在“理科人才的供求失衡问题”上,供求的总量固然存在失衡,表面分析供给似乎大于需求,但这不是问题的本质.理科人才供求在结构上的失衡才是造成当今理科毕业生分配就业难的根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精选内容·改进教学·培养能力——浅谈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
张雪琴, 吴琴媛, 徐培珍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15 -18. DOI:
10.3866/PKU.DXHX19890204
摘要
(
2029
)
PDF
(1802KB)(
817
)
可视化
收藏
戴安邦教授提出:“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最近几年来,我们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中,努力按此指导思想进行改革,初见成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我们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理科人才
徐亦农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18 -18. DOI:
10.3866/PKU.DXHX19890205
摘要
(
2624
)
PDF
(815KB)(
814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是可以肯定的.但与此同时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大学毕业生分配难,理科大学毕业生分配更难.我认为这个问题必须从供与需两个方面查找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造型人才
张才美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19 -22. DOI:
10.3866/PKU.DXHX19890206
摘要
(
2192
)
PDF
(1166KB)(
806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是当今时代的特点.据统计,大约每10年世界情报资料就要翻一番,其中尖端文献资料每二、三年就翻一番.美国化学文摘的条目,每8年增加一倍,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数目已达800万种,并且仍以每年增加约30万个(每天约1000个)的速度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理科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讨论会
边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22 -22.
摘要
(
908
)
PDF
(328KB)(
433
)
可视化
收藏
会议由理科无机化学教材编审组主持山东大学化学系筹备召开的,有38所院校60名代表出席.1984年秋在戴安邦教授亲自指导下,编审组曾认真论证过:随着无机化学的复兴与发展,更新无机化学课程的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用竞聚率画示意共聚曲线的简便方法
屠湘同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23 -25. DOI:
10.3866/PKU.DXHX19890208
摘要
(
3592
)
PDF
(2342KB)(
841
)
可视化
收藏
有关高分子化学共聚问题,常需要讨论二元共聚物曲线的类型,即从单体竞聚率r
1
和r
2
的数值,判别共聚物组成中单体1的克分子分数-F
1
与原料混合物中单体1的克分子分数-f
1
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判断氧化还原滴定可行性的通式
陶德祥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26 -29. DOI:
10.3866/PKU.DXHX19890210
摘要
(
2620
)
PDF
(2418KB)(
834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反应不完全度出发,提出了判断氧化还原滴定可行性的通式.在能选择到好的指示剂的前题下,该通式适用于所有的氧化还原滴定可行性的判断.从通式中可以清楚看出氧化还原滴定可行性的判断比较复杂,所以教学中若能从通式逐步简化讨论,就可既全面又清楚,并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新书讯
陈竹雯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26 -26. DOI:
10.3866/PKU.DXHX19890209
摘要
(
1805
)
PDF
(2425KB)(
767
)
可视化
收藏
本书自1953年起每两年出版一次.书中介绍了美国及加拿大各大专院校化学、化工、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临床化学和聚合物科学六个学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指导教师的简历.全书共分六大部分,按学科分类,以各大专院校校名的字母顺序排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化学混沌与其它复杂现象的差异及关系
刘君利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30 -34. DOI:
10.3866/PKU.DXHX19890211
摘要
(
1926
)
PDF
(2468KB)(
827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化学混沌与其它复杂现象的差别,分析了化学混沌的特点和识别方法,讨论了化学混沌与其它复杂现象之间的联系,指出了尚有争论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关于魔酸
刘沿, 何波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35 -39. DOI:
10.3866/PKU.DXHX19890212
摘要
(
2548
)
PDF
(2547KB)(
763
)
可视化
收藏
说到酸,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三酸”,即硫酸、盐酸和硝酸.这不仅因为“三酸”是最熟悉的酸,还因为“三酸”是人们印象中最强的酸.其实,这些酸比起“魔酸”来,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魔酸”的酸强度可以比100%的硫酸大10
13
倍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Meldrum酸合成方法的改进
鲍春和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39 -39. DOI:
10.3866/PKU.DXHX19890213
摘要
(
2288
)
PDF
(2106KB)(
923
)
可视化
收藏
Meldrum酸(I)首先由Meldrum于1908年将丙二酸和丙酮在醋酐中缩合而成,1948年Da-vidson等用同样方法合成了(Ⅰ),并阐明其正确的名称为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简单分子束的制备方法评估
袁伟
大学化学 1989, 4 (
2
): 40 -42. DOI:
10.3866/PKU.DXHX19890214
摘要
(
1925
)
PDF
(2282KB)(
484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体分子动力论和数理统计的观点讨论了制备分子束和离子束的几种方法,并给出了两个数值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