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大学化学
首页
期刊信息
刊物介绍
编委会
读者中心
在线预览
过刊浏览
按栏目浏览
高被引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读者订阅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征稿简则
教研论文撰写
投稿指南
中图分类号查询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人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English
大学化学 2007 Vol.2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1.
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张青莲教授逝世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1 -6.
摘要
(
1220
)
PDF
(282KB)(
743
)
可视化
收藏
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稳定同位素化学的奠基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张青莲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2月14日19时零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张青莲教授生平张青莲先生1908年7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4岁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英文竞赛中名列榜首。1926年高中毕业入光华大学化学系学习。在光华大学,张先生只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读完了所需的学分,1930年毕业时以第一名获得银杯奖。大学毕业后,张先生曾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缅怀张青莲先生
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大学化学编辑部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7 -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02
摘要
(
2387
)
PDF
(162KB)(
671
)
可视化
收藏
张青莲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2月14日与世长辞,但他对化学与化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对《大学化学》的关爱将永远记忆在广大师生心中。张青莲先生在6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曾讲授过普通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理论化学、稀有元素化学、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等课程。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曾组织翻译出版了由前苏联通讯院院士涅克拉索夫(Б.В.Некрасов)编著的《普通化学教程》,解决了当时高校化学教学所需教材的燃眉之急。195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教程》,是张先生和戴安邦、严志弦、尹敬执合作编写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若干科学问题
王立铎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9 -1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03
摘要
(
2229
)
PDF
(422KB)(
1473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电子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有机电子产业的开发是目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热点。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黑格尔、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等人,奖励他们在导电聚合物和有机电子学方面的重大贡献。2000年,美国的Sciense杂志将有机电子学取得的进展列为当年10大科技成果之一。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按导电性能可分为有机绝缘体、有机半导体、有机导体和有机超导体等四大类。有机半导体是指电导率介于有机绝缘体和有机导体之间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电导率一般为10
-10
~10
2
Ω/c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从第5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看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陈六平, 邹世春, 石建新, 刘鹏, 杨洋溢, 易菊珍, 童叶翔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14 -2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04
摘要
(
1693
)
PDF
(214KB)(
982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由中山大学承办的第5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的情况,对实验笔试和实验操作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实验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实验技术和化学研究方法应为实验教学的重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实验教学应体现持续性,实验项目设置需有巩固基本操作技能的内容,因此需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都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实验教学,尤其要强化实验教学过程,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使科学的指导全面到位,使学生在科学的氛围中成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体会
唐正姣, 孙炜, 欧阳贻德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23 -2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05
摘要
(
2044
)
PDF
(166KB)(
581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改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4种措施:(1)精心选题,(2)用Excel或Matlab软件辅助工艺计算,(3)引入新的设计方法,(4)规范写作;并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吸收单元操作的课程设计为例进行介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研究型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改革与探索
阴金香, 李广涛, 林天舒, 金培元, 赖春波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27 -2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06
摘要
(
1721
)
PDF
(290KB)(
923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开设研究型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在组织这类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增加讨论、总结和讲座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化学与社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路丽英, 臧丽坤, 李新学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30 -3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07
摘要
(
1586
)
PDF
(289KB)(
556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工科院校开设面向文科专业学生的化学与社会课程,探讨了在内容上分专题讲述,并辅以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芳香性概念的新发展
严兢, 宋寅, 彭德高, 李珉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33 -4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08
摘要
(
2075
)
PDF
(1002KB)(
1310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芳香性的定义一直是人们关注讨论的焦点。具有非传统芳香性的化合物层出不穷,芳香性的概念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具体介绍了同芳香性、莫比乌斯体系的芳香性、C
60
以及三维结构中的芳香性、Y型芳香性等芳香性概念发展的前沿方向,并尝试对芳香性概念的最新发展作简要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计算机模拟冠醚和穴醚对钠钾离子的选择
林英武, 王平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41 -4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09
摘要
(
2290
)
PDF
(487KB)(
788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计算机模拟,先用分子力学MM2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冠醚和穴醚进行能量优化,获得其优势构象,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子力学MM+方法,考察它们与金属离子Na
+
和K
+
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使用两种分子力学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快速地推测冠醚与穴醚对Na
+
和K
+
的选择及其选择性规律。对运用分子力学方法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也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微型高分子科学综合实验设计——MMA与4-VP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鲁俊, 黄爱宾, 肖超渤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45 -4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10
摘要
(
1576
)
PDF
(461KB)(
897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一个微型高分子科学综合实验———MMA与4-VP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该实验以高分子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MMA和4-VP的共聚及改性反应,合成具有特种性能的固体聚电解质,并做IR、XRD、DSC、溶胀度、电阻等性能的表征与测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合成芳基亚甲基丙二腈的绿色方法——推荐一个大学有机化学实验
章明, 张爱琴, 桂丽, 叶鹏, 易喧, 黄仁生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48 -4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11
摘要
(
1705
)
PDF
(157KB)(
772
)
可视化
收藏
芳香醛与丙二腈在碳酸钾催化下,于室温研磨可得芳基亚甲基丙二腈。该反应不需溶剂,在研钵中完成,反应迅速,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从动电位法研究镍的钝化行为实验改进谈大学化学实验改革
程瑾宁, 徐仲, 胡会利, 张天云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50 -5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12
摘要
(
1830
)
PDF
(163KB)(
1063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化学分析仪测定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极化曲线,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重点就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大学化学实验电势-pH曲线测定探讨
华南平, 王苹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54 -5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13
摘要
(
3096
)
PDF
(1224KB)(
1259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化学实验电势-pH曲线测定中采用的电极反应S+2H
+
+2e
-
=H
2
S(g)的电极电势表达式有误,导致所绘制的电势-pH曲线与教科书要求不符;没有给出电极反应FeY
-
+e
-
=FeY
2-
的标准电极电势φ
θ
,易使学生误将电极反应Fe
3+
+e
-
=Fe
2+
的φ
θ
=0.771V作为电极反应FeY
-
+e
-
=FeY
2-
的φ
θ
;仅从两个电极反应电极电势的差值来确定脱硫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pH范围不够全面,应结合溶液中络合物的稳定性、液相催化湿法脱硫原理、脱硫溶液pH对H
2
S吸收反应的影响、对再生反应的影响和脱硫过程的经济性等多方面考虑,使学生有全面综合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对分析化学教材中一道氧化还原例题的讨论
索福喜, 徐建强, 陈魁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59 -6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14
摘要
(
1609
)
PDF
(419KB)(
785
)
可视化
收藏
对分析化学教材中一道氧化还原方面的例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必须对组成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电极反应之电子转移数(
n
1
和
n
2
)与相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严格加以区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氢键能量分划方法
魏冰川, 刘振飞, 卞江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61 -6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15
摘要
(
2787
)
PDF
(620KB)(
1328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几种氢键能量分划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结合氢键体系的研究现状讨论理论方法在实际体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多酸化学简史
梁建军
大学化学 2007, 22 (
1
): 67 -7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1.016
摘要
(
3088
)
PDF
(194KB)(
1372
)
可视化
收藏
多酸化学是关于同多酸和杂多酸的化学
[1]
,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由同种含氧酸根阴离子缩合而成的称为同多阴离子(如MoO
4
2-
→Mo
7
O
24
6-
),其酸称为同多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
李俊杰, 姚康德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1 -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01
摘要
(
2826
)
PDF
(670KB)(
1548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是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步分析我国在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用新理念编写《环境化学实验》
景丽洁, 魏薇, 王建刚, 李万海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7 -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02
摘要
(
1591
)
PDF
(258KB)(
669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教材内容、体系和结构及同类教材比较等方面的研究,介绍了《环境化学实验》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新思路及教材的内容、特点及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取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张培敏, 陈恒武, 郭伟强, 薛彩琴, 蒋银土, 邬建敏, 张嘉捷, 朱岩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10 -1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03
摘要
(
1682
)
PDF
(107KB)(
1083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循环仪器分析实验学生上机时间少、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对仪器分析实验进行分阶段教学改革。阐述了分阶段教学的做法和效果,讨论了改革的体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讲授环境化学课要注重师范特点及地方环境特色
孙占怀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13 -1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04
摘要
(
1610
)
PDF
(418KB)(
628
)
可视化
收藏
在讲授环境化学课程时,注重师范教育的特点,紧密联系当地环境特色。既丰富和拓宽了学生专业知识,又增强了他们适应未来中学化学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化工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毛立群, 李谦, 乔聪震, 陈蔚萍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16 -1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05
摘要
(
1767
)
PDF
(693KB)(
802
)
可视化
收藏
从理科化学专业开设化工基础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分析了现有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体现合理性、实践性、先进性,简要介绍了在化工基础课程中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医科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罗一鸣, 王微宏, 王蔚玲, 梁文杰, 彭红建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20 -2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06
摘要
(
1612
)
PDF
(482KB)(
605
)
可视化
收藏
对医科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探讨。建立了能体现医学特点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新体系;编制了一系列教学辅助资料;建立了实验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团队精神好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分析化学三阶段实验教学模式
刘艳, 黄慧, 徐嫔, 范晓燕, 李英敏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24 -2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07
摘要
(
1589
)
PDF
(226KB)(
840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分析化学三阶段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基本内容、实施效果以及如何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生命体系中的氢键
郑一哲, 杜进堂, 李艳梅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27 -3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08
摘要
(
1861
)
PDF
(542KB)(
1482
)
可视化
收藏
以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为主线,简要介绍氢键在生命体系重要大分子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刘杰, 龚孟濂, 毛宗万, 计亮年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34 -3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09
摘要
(
1698
)
PDF
(436KB)(
890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网站的设计和应用。以多年教学中使用的教案为基础,结合无机化学发展概况、最新科研成果等内容制作脚本,主要采用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了无机化学网络课程。该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教师能更容易地管理网络课程,做到实时更新;能发布新知识、新进展等;同时更方便学生的学习。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建设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目的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GaussView软件在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李晓飞, 仝艳, 苑娟, 杨焕平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38 -41.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10
摘要
(
2138
)
PDF
(373KB)(
830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环己烷的构象、共轭体系、对映异构体和红外光谱原理等,介绍利用GaussView软件中的一些功能辅助有机化学课的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新尝试
李谷, 冯开才, 卢江, 符若文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42 -4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11
摘要
(
1709
)
PDF
(365KB)(
865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高分子物理实验与加工实验结合的局部尝试。通过分析这一结合创造的动态实验氛围对学生实验效果的影响,证明其有利于启发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植物如何对抗过强的日光
宋琦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44 -44.
摘要
(
972
)
PDF
(62KB)(
739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如何防止接受日光过强导致的危险,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Lawrence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G.R.Fleming和植物生物学家K.K.Niyogi最近用超快速光谱学和植物遗传学方法找到了它的答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化学能。在过强的日光下,为了避免叶绿素和其他光合作用色素发生氧化型损坏,植物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这是二三十年以前就已经知道了的事情。但是对于这种保护过程的生物物理机制,即反馈失活机制却一直不甚了解。现在的答案是,起保护效应的分子是一种名为玉米黄质(zeaxanthin)的类胡萝卜素的物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介绍改进的恒沸点仪
丛欢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45 -4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12
摘要
(
1718
)
PDF
(168KB)(
706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原有双液体系沸点-成分图的绘制实验中仪器的缺点,改进了恒沸点仪,通过实验证明,改进型仪器可以有效克服原有仪器的缺点,实验结果与文献值吻合,用时减少约1/3,适合基础实验教学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纳米TiO
2
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张守民, 王淑荣, 黄唯平, 吴世华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49 -5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13
摘要
(
1610
)
PDF
(695KB)(
863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化学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实验内容要向材料、生命、环境等热点领域倾斜。本文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表征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合了目前的科研成果,内容涵盖材料化学、无机合成、胶体化学、仪器分析、催化等方面,涉及材料和环境等领域。本文内容可以作为综合化学实验和开放实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介绍一种简单微乳液的制备及一般性质实验
鲁传华, 张彩云, 谈珺珺, 吴鸿飞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53 -5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14
摘要
(
2056
)
PDF
(264KB)(
1441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介绍冬青油-Tween80-异丙醇-水微乳体系的制备方法及一般性质实验,该微乳容易制备,对温度不敏感,现象清楚,体系稳定,适合于学生实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多重平衡现象与化学问题解决
张文广, 王祖浩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56 -6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15
摘要
(
2050
)
PDF
(160KB)(
847
)
可视化
收藏
多重平衡现象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多种化学问题解释和化学计算。本文探讨多重平衡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超价化合物与八隅体规则的新认识
金鑫, 李振东, 唐鑫, 颜彬游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61 -6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16
摘要
(
3074
)
PDF
(317KB)(
1074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八隅体规则的理论基础,得出超价化合物这一概念实质上没有必要存在的结论。此外,重新研究了一些以往用d轨道参与来解释的成键问题,并推广了从主族元素化合物得出的一些规律,对一些过渡元素化合物不符合18电子规则的原因也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一部具有特色的结构化学多媒体教材
李笃
大学化学 2007, 22 (
2
): 69 -7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2.017
摘要
(
1875
)
PDF
(153KB)(
775
)
可视化
收藏
由兰州大学李炳瑞教授编著的《结构化学》多媒体版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由教育部资助编著、制作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包括一本教科书(407页)和一张CD盘(容量426M),用于高校化学专业的结构化学教学。作为我国结构化学的第一部内容比较完整、可用计算机教学的多媒体教材,与国内其他结构化学教材相比,该教材有诸多特点,介绍如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共轭聚合物为基础的荧光传感器
赵达慧
大学化学 2007, 22 (
3
): 1 -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3.001
摘要
(
2080
)
PDF
(263KB)(
1172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借助共轭聚合物的荧光发射与淬灭过程开发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成为倍受关注并获得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由于共轭聚合物能够沿分子链进行能量和电荷传导,从而产生信号放大现象,这类传感器通常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本文主要通过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此类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举例说明,概述荧光共轭聚合物的传感机理,并简要介绍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大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和改革实践
范康年, 陆靖
大学化学 2007, 22 (
3
): 8 -1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3.002
摘要
(
1738
)
PDF
(257KB)(
868
)
可视化
收藏
物理化学是大学化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按照国内大学化学系传统的课程体系编排,一般先讲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描述性内容较多的化学课程,在此基础上,以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作为各种化学现象的理论总结,放在高年级开设。最初,物理化学课程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等内容,后来又增加了统计热力学。结构化学则包括量子力学基础、原子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等,后来又补充了分子光谱等微观结构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在具体处理上,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一般先开设物理化学,后开设结构化学。两门课程的内容互相独立,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任课教师各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王翊如
大学化学 2007, 22 (
3
): 11 -1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3.003
摘要
(
1497
)
PDF
(85KB)(
874
)
可视化
收藏
在多媒体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理论教学课堂的今天
[1,2]
,该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仍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本文结合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健康与化学是一门受欢迎的素质教育课
王建平, 张汉卿, 卢志强, 张甜, 康海霞
大学化学 2007, 22 (
3
): 13 -1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3.004
摘要
(
1676
)
PDF
(188KB)(
870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健康与化学素质教育课的意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体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工程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万红敬, 张敏, 崔海萍
大学化学 2007, 22 (
3
): 15 -1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3.005
摘要
(
1388
)
PDF
(423KB)(
774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化学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未来的非化工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特殊性。本文介绍在工程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公安专业院校提高化学基础课教学质量初探
王继芬
大学化学 2007, 22 (
3
): 19 -21.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3.006
摘要
(
1584
)
PDF
(297KB)(
754
)
可视化
收藏
改进公安专业院校的化学基础课教学很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应服务教学目标,增强科学实践性和与专业科目的关联性;课程设计上应注重总结学科内在规律,引导学生从规律中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