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大学化学
首页
期刊信息
刊物介绍
编委会
读者中心
在线预览
过刊浏览
按栏目浏览
高被引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读者订阅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征稿简则
教研论文撰写
投稿指南
中图分类号查询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人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English
大学化学 2009 Vol.24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1.
食品安全与化学专刊 编者按语
段连运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1 -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01
摘要
(
1638
)
PDF
(123KB)(
813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类食品卫生与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有些已经危害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审时度势,创意并组织力量开展食品卫生与安全宣传活动。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委托,《大学化学》编辑部邀集部分食品卫生与安全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查阅国内外资料、撰写研究论文、组织集体审稿,编辑出版了食品安全与化学专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食品安全与化学专刊 序言
梁文平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4 -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02
摘要
(
1850
)
PDF
(42KB)(
762
)
可视化
收藏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生活的大事,是中华民族富民强国繁荣兴旺的根基。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就是说食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元素。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各类食品污染的事件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同时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公众谈“食”色变,有人甚至提出“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疑问。众所周知,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监督管理不严、化学添加剂的滥用以及缺乏对食品中物质成分的有效分析手段等,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并蔓延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食品安全与化学家的任务
陈洪渊, 陈国南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5 -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03
摘要
(
2193
)
PDF
(360KB)(
1262
)
可视化
收藏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则是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存在相当突出的问题,有关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高速度发展,在基本解决食物供应量的同时,食品质量方面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食品安全性问题已经变得没有国界,世界各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都会相互交叉影响,从而也会对我国食品安全性的信誉带来巨大的影响[1]。当前,食品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食品中的假蛋白——三聚氰胺
王丹, 赵美萍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9 -1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04
摘要
(
2021
)
PDF
(296KB)(
745
)
可视化
收藏
自2008年6月起,我国甘肃等地陆续报告多例婴幼儿患泌尿系统结石的病例。经调查后发现,这些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则于9月11日发表声明,经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公司决定立即全部召回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在随后开展的全国范围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的专项检查中发现,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由此引起了全国甚至世界的普遍关注。那么三聚氰胺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为什么会出现在食品中,摄入后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作用,目前的检测水平如何,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概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奶粉中三聚氰胺等伪蛋白的危害和新检测方法
梁华正, 刘清, 杨水平, 李建强, 张兴磊, 陈焕文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14 -1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05
摘要
(
1962
)
PDF
(464KB)(
1066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不少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甚至引发了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国家质检总局对此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长期食用这些高含量三聚氰胺的奶粉危害了婴幼儿的健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二噁英类污染事件为什么会此起彼伏
高丽荣, 郑明辉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19 -2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06
摘要
(
1870
)
PDF
(482KB)(
1061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12月6日,爱尔兰政府宣布召回自2008年9月1日起上市的受到二噁英类污染的猪肉和猪肉制品,这场被认为是爱尔兰生猪养殖和肉类加工业灾难的食品污染事件还波及到很多国家。2008年3月,意大利政府宣布召回受到二口恶英类污染的奶酪,使得年产值达5亿美元的意大利奶酪生产业受到沉重打击。2006年2月,因饲料受到二口恶英类污染,荷兰、比利时、德国三国共关闭了650多家养猪场。2005年6月,我国台湾地区的彰化县销毁了130万枚受二口恶英类污染的鸭蛋,同时扑杀2万多只蛋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苏丹红风波”引起的思考
庞楠楠, 白玉, 刘虎威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24 -2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07
摘要
(
2207
)
PDF
(335KB)(
851
)
可视化
收藏
简单介绍苏丹红的物理化学性质、合成方法、毒性以及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陈敏, 王军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28 -3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08
摘要
(
3133
)
PDF
(427KB)(
1828
)
可视化
收藏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的生产和质量改善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安全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分类,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综述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由中日间的“毒饺子”事件引发的思考
张红艳, 杜凤沛, 周志强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33 -3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09
摘要
(
2329
)
PDF
(420KB)(
1253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从中日间"毒饺子"事件引发的社会问题,简单介绍了农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概述了甲胺磷农药的结构、性质和致毒机理,介绍了食品中化学农药残留的种类、农药残留污染样品的处理以及减少农药残留污染的对策等内容,并对该领域的发展作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肉类食品中的瘦肉精问题
孟子晖, 刘烽, 都明君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38 -41.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0
摘要
(
1784
)
PDF
(366KB)(
938
)
可视化
收藏
瘦肉精是一种引起了广泛关注的非法饲料添加剂,被不法分子用来提高猪肉的瘦肉率。消费者食用含瘦肉精的肉制品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就瘦肉精的来龙去脉、毒副作用、分析测试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酱油中3-氯-1,2-丙二醇(3-MCPD)的暴露评估
罗祎, 李立, 国伟, 凌云, 储晓刚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42 -4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1
摘要
(
2239
)
PDF
(270KB)(
867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3-氯-1,2-丙二醇(3-MCPD)的评估结果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酱油调查消费数据以及生产和检测3-MCPD的含量数据,采用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席会议(JECFA)和食品科学委员会(SCF)均推荐的毒性值进行暴露评估,评估结果为:将我国酱油中3-MCPD最高允许量设置为0.4mg/kg,对于人类健康及满足国际贸易的要求是适宜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污染问题及分析方法
周爽, 赵美萍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45 -4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2
摘要
(
2565
)
PDF
(975KB)(
952
)
可视化
收藏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NFA)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富含淀粉类的食物经过120℃或更高温油炸或烧烤能生成一种毒性物质——丙烯酰胺
[1]
。随后,挪威、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从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问题,及其毒理、形成机理、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非食用色素金黄粉简介
孙艳艳, 李秀琴, 凌云, 储晓刚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50 -51.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3
摘要
(
2371
)
PDF
(193KB)(
999
)
可视化
收藏
简单综述了金黄粉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以及食品中金黄粉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甲醛与人体健康
郑健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52 -5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4
摘要
(
1737
)
PDF
(550KB)(
905
)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为卡特里娜(Katrina)和瑞塔(R ita)号飓风的灾民提供了一批可移动式临时住房。大批灾民感激涕零地住进这些木板房,但时隔不久,很多人开始出现了呼吸困难、鼻黏膜充血、流鼻血、持续性头疼等症状。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随即进行了调查,在抽测的已经使用2年多的519个临时住房内,甲醛平均含量为77ng/g,绝大部分室内空气中含有约20ng/g的甲醛,有的甚至高达590ng/g,而美国允许居室内甲醛含量为8ng/g。大量试验数据表明,长时间接触低浓度(如50ng/g)的甲醛会增加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如果浓度再高些,则可能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的疾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假酒中的甲醇问题
霍飞凤, 白玉, 刘虎威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57 -5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5
摘要
(
2062
)
PDF
(206KB)(
1325
)
可视化
收藏
对食品安全中的酒类问题所涉及的甲醇的理化性质、毒理及其现有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孔雀石绿与水产品安全
庞楠楠, 白玉, 刘虎威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59 -61.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6
摘要
(
1893
)
PDF
(222KB)(
1263
)
可视化
收藏
对孔雀石绿的理化性质、致毒机理及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亚硫酸盐——食品的美容和保鲜剂
李道敏, 赵美萍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62 -6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7
摘要
(
2940
)
PDF
(326KB)(
1873
)
可视化
收藏
2005年,在我国杭州市对农贸市场及超市的4种面食类、8种干菜或干果类、2种膳用中药材和4种水发产品共77件样品进行的亚硫酸盐残留量调查中发现,亚硫酸盐超标的样品占总抽查样品量的23.4%。药膳常用的当归、枸杞子中,二氧化硫超标率高达100%。此外,年糕、粉丝、黄花菜、腐竹和无核红枣中亚硫酸盐的超标率分别为23.8%、7.7%、66.7%、50%、100%。类似的现象在我国其他城市也不断有发生和报道。可见,亚硫酸盐残留的食品安全问题很严重。本文将对这类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残留超标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与乳制品中蛋白含量测定
许家喜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66 -6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8
摘要
(
2335
)
PDF
(99KB)(
1798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5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以及凯氏定氮法在食品,特别是乳制品蛋白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复杂基质食品中有害物质筛查技术与现代分析仪器和设备
雍炜, 赵延胜, 储晓刚
大学化学 2009, 24 (
1
): 70 -7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1.019
摘要
(
1733
)
PDF
(281KB)(
1374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复杂基质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筛查技术以及相应的现代分析仪器设备在解决复杂基质样品分析检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利用掠入射X射线技术表征高分子薄膜
张吉东, 莫志深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1 -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01
摘要
(
3889
)
PDF
(861KB)(
3219
)
可视化
收藏
掠入射X射线技术是一种表征高分子薄膜的结晶性、厚度、界面粗糙度等物理量的新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这种技术中X射线反射率法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法的基本原理、测试和分析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高分子薄膜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关于大一化学课程化学概论的讨论
申泮文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7 -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02
摘要
(
2219
)
PDF
(127KB)(
814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大学化学教育从国外引入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过去把大学化学教育的第一门课程General Chemistry翻译成"普通化学"是错误的;把大学化学的第一门课程定名为"无机化学"也是错误的。这两点历史性的错误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论述了作者经过全面分析、思考,并着手教学改革和取得的效果,提出了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浅谈基础化学实验的选题
申湘忠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10 -1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03
摘要
(
1825
)
PDF
(367KB)(
832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基础化学实验选题的原则,并介绍一些具体的实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陈三平, 王尧宇, 谢钢, 高胜利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14 -1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04
摘要
(
1519
)
PDF
(636KB)(
891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教学实践中,强调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全方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开展了第二课堂建设以及大纲式教学方法等教学举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5所高等师范院校高师化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
徐创新, 陈春燕, 邓小丽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18 -2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05
摘要
(
1556
)
PDF
(217KB)(
577
)
可视化
收藏
在调查我国不同地区5所高等师范院校现行高师化学本科课程设置计划的基础上,对专业公共课、学科专业课、教师教育课这3类课的学时或学分及课程门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就这3大类课各自的总体特点、必修课特点以及选修课特点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化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肖丽萍, 吕萍, 王彦广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24 -2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06
摘要
(
1589
)
PDF
(126KB)(
834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中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工科化学化工实践-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黄少云, 周红, 潘志权, 向建敏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27 -2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07
摘要
(
1700
)
PDF
(138KB)(
835
)
可视化
收藏
对目前工科化学化工类实验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集化学、化工、制药学科为一体的具有化工特色的"三层次、五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了实训-实验-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分层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刘梅川, 赵国华, 吴梅芬, 李明芳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30 -3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08
摘要
(
1757
)
PDF
(354KB)(
901
)
可视化
收藏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电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并从教学改革理念、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傅亚, 陈芳, 姚波, 朱蠡庆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34 -3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09
摘要
(
1670
)
PDF
(196KB)(
687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专业特色,通过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探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期培养出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较好适应市场要求的制药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分析化学课堂上的应用
周小力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37 -3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10
摘要
(
1651
)
PDF
(280KB)(
566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owerPoint、Flash软件制作电子课件,谈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几种技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乙炔二茂铁的合成表征和电化学性质测定
章文伟, 柯晓康, 张晖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40 -4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11
摘要
(
1967
)
PDF
(717KB)(
1611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了一条反应条件温和且比较经济的反应途径,在惰性气氛中合成了一系列二茂铁衍生物的重要合成中间体——乙炔二茂铁。通过UV、IR、1H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运用CV测定了电化学性质。该实验作为综合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惰性气氛合成技术及柱色谱分离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2,2′-联咪唑合成的改进方法
王俊伟, 张淑贤, 田燕妮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48 -5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12
摘要
(
1980
)
PDF
(161KB)(
674
)
可视化
收藏
优化了传统合成及提纯2,2′-联咪唑的方法,使实验步骤缩减,并使产率和纯度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食醋中总酸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耿金灵, 殷海燕, 王岩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51 -5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13
摘要
(
2531
)
PDF
(223KB)(
1065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食醋中总酸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3种测定方法:酸碱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此题目作为学生设计实验的选题,可激发学生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推荐一个综合化学实验——酵母中RNA的提取和鉴定
匡云艳, 张鲁雁, 张剑霞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54 -5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14
摘要
(
1980
)
PDF
(259KB)(
864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一个结合食盐法与超声波技术提取酵母中核糖核酸,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颜色反应测定RNA的含量及鉴定其组分的教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常规的生物分子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熟悉常用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法,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复杂的、综合性的生物化学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关于反应级数的讨论
靳福全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57 -5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15
摘要
(
2039
)
PDF
(120KB)(
970
)
可视化
收藏
用微分法对n级反应的速率方程v=kc
n
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吉布斯函数随反应进度变化的图形讨论
吕瑞东, 高丕英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60 -6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16
摘要
(
2622
)
PDF
(260KB)(
805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均相化学反应体系的吉布斯函数随反应进度变化的图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稀溶液的渗透压、化学势、外压与蒸气压关系
吴振玉, 谢安建, 李村, 朱维菊, 徐洪耀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63 -6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17
摘要
(
4079
)
PDF
(468KB)(
1691
)
可视化
收藏
以外压对化学势的影响为主线,从外压对化学势的改变和外压对稀溶液蒸气压的改变两个方面,讨论了稀溶液的渗透压、化学势、外压与蒸气压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有机化学学习
陈博, 陈凯, 薛蒙伟, 宋怡
大学化学 2009, 24 (
2
): 66 -7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2.018
摘要
(
3818
)
PDF
(565KB)(
1497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思维导图应用于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并以典型的有机合成题为例介绍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机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单分子电子器件概况及其研究进展
曹阳, 刘松, 申茜, 甘霖, 郭雪峰
大学化学 2009, 24 (
3
): 1 -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3.001
摘要
(
2134
)
PDF
(482KB)(
1134
)
可视化
收藏
分子电子学自诞生之日起迅速发展,已成为一门21世纪的前沿强交叉基础科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分子电子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让化学史走进计算化学课堂
李中华, 陈刚, 刘佳雯
大学化学 2009, 24 (
3
): 5 -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3.002
摘要
(
1722
)
PDF
(459KB)(
1439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化学史在计算化学课程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介绍了利用计算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的具体措施以及计算化学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科学情感等情感教育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对教学实践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调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马文元, 刘福祥
大学化学 2009, 24 (
3
): 8 -1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9.03.003
摘要
(
1741
)
PDF
(311KB)(
901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开放实验室自2003年5月份开始向二、三年级本科生进行全天候开放
[1]
。由本科生自主组成课题组,经院专家组筛选后进入开放实验室。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纳入正常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实行的是主动教育,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不是在教,而是在引导,在答疑。现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介绍如下。1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每一个环节对学生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锻炼和考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