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大学化学
首页
期刊信息
刊物介绍
编委会
读者中心
在线预览
过刊浏览
按栏目浏览
高被引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读者订阅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征稿简则
教研论文撰写
投稿指南
中图分类号查询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人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English
大学化学 2014 Vol.2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1.
目录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0 .
摘要
(
683
)
PDF
(780KB)(
1010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靶向抑制DNA拓扑异构酶的抗肿瘤药物研究
钱晨, 彭再利, 巢晖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1 -1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01
摘要
(
2341
)
PDF
(1447KB)(
1373
)
可视化
收藏
DNA拓扑异构酶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一种基本酶,广泛存在于细胞核中,对DNA的转录、复制以及基因表达过程中的DNA拓扑结构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DNA拓扑异构酶在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许多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抑制拓扑异构酶有关,目前拓扑异构酶已成为筛选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
丁伟, 陆靖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11 -21.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02
摘要
(
2184
)
PDF
(845KB)(
1498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文本研究和调查访谈研究两种方法对现行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结构、实施现状及主要内容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现行高考模式对大学化学学习的影响以及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的衔接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以绿色化学理念贯穿精细化工专业课教学
陈祎平, 张岐, 李嘉诚, 刘钟馨, 庞素娟, 曹阳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22 -2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03
摘要
(
2425
)
PDF
(721KB)(
1003
)
可视化
收藏
在论述绿色化学理念贯穿精细化工类课程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精细化学品与工艺学课程为重点,从精细化工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不同教学环节两个方面阐述了绿色化学理念贯穿精细化工类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分层次、多元化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兰州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探讨
沈永雯, 俞娥, 梁永民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26 -2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04
摘要
(
2159
)
PDF
(740KB)(
946
)
可视化
收藏
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基础训练、科研训练、就业实践3层次的实验教学实践平台,构建教学科研协同、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兰州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王翊如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29 -3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05
摘要
(
1977
)
PDF
(719KB)(
1273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如何有效地设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实验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有效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介绍了几个适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实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医学化学课程中开设专题研讨课的实践
赵先英, 赵华文, 周小霞, 张定林, 蒲文丹, 刘毅敏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33 -3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06
摘要
(
2225
)
PDF
(727KB)(
942
)
可视化
收藏
以2011级本科医学心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在医学化学课程部分章节的教学实施中增加“阿尔茨海默病与生物元素”的专题研讨。通过比较增加研讨课前后的教学效果,发现采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有了较大提高,同时提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农业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赵艳芳, 徐鲁斌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37 -3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07
摘要
(
1765
)
PDF
(1211KB)(
852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预测-发现-解释实验教学模式,用于完善实验考核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有机反应中的亲核性和碱性
吕萍, 王彦广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40 -4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08
摘要
(
4793
)
PDF
(1417KB)(
2763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讨论了有机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亲核性与碱性关系的问题,并介绍了亲核性和碱性在预测有机反应区域选择性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新型碳纳米结构的发现与启示
张安琪, 陈萌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48 -5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09
摘要
(
2255
)
PDF
(1758KB)(
976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C
60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3种重要碳纳米结构的发现过程,着重总结了新型碳单质发现过程中对科学研究者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开发一个简易可行的化学动力学实验
葛芸辉, 万鸿博, 郭景德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54 -5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10
摘要
(
2061
)
PDF
(801KB)(
1180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如何用实验探究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在弱酸催化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化学动力学参数,并讨论了该反应作为普通化学和物理化学动力学教学实验的操作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的改进
韦正友, 石婷婷, 司友琳, 孙远东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60 -6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11
摘要
(
2558
)
PDF
(1267KB)(
1911
)
可视化
收藏
对传统的敞开式制备硫酸亚铁铵实验进行改进。采用“封闭体系”制备硫酸亚铁,可有效防止Fe
2+
被氧化,并可以吸收废气防止污染环境;利用原电池原理,加入少量碳粉或铜粉加速反应,能使反应进行得较彻底。使用乙醇可以制得品质好、收率高的硫酸亚铁铵产品;使用过的乙醇可回收再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多釜串联性能研究实验的改进
胡瑞生, 王瑞达, 刘启业, 高官俊, 段毅文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63 -6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12
摘要
(
2233
)
PDF
(766KB)(
1152
)
可视化
收藏
多釜串联实验有利于理解多釜串联反应器的返混特性、停留时间分布与多釜串联模型的关系、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该改进设计加入了一个并行的大釜对照反应器,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系统的流动特性,理解多釜串联模拟理想反应器的实际意义。相比单理想反应器,多釜串联模拟是在较高浓度下进行的,减少了混合作用所产生的稀释效应,使过程的推动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柯诺洛夫规则与相图
陈飞武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69 -7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13
摘要
(
1826
)
PDF
(760KB)(
946
)
可视化
收藏
以柯诺洛夫规则为例,引导学生去探索该规则背后蕴藏的物理图像,即气液相图。从理想溶液和稀溶液气液相图开始,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非理想溶液气液相图中总蒸气压与气液相中A组分物质的量分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桥环化合物的开环次数与几何环数的不同
吴军, 黄娟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74 -7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14
摘要
(
2225
)
PDF
(750KB)(
904
)
可视化
收藏
桥环化合物系统命名法中的环数是指其形成开链骨架时开环的最少次数。在空间几何上将不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几何圈形称为环(几何环)。系统命名法中的环数与几何环数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季铵基团可与高氯酸作用吗?
祁玉成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78 -8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15
摘要
(
1739
)
PDF
(688KB)(
1050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非水酸碱滴定的质子转移过程。指出胺类药物盐酸盐滴定原理表述中的不妥之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滴定分析三步骤计算方法
林洪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81 -8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16
摘要
(
2562
)
PDF
(713KB)(
1067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建立计量关系、确定量比等式及替换物质的量并计算的三步骤滴定分析计算方法。方法具有简单和通用的优点,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表面活性剂CMC值的测定研究
付文龙
大学化学 2014, 29 (
1
): 85 -8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1.017
摘要
(
2396
)
PDF
(735KB)(
1101
)
可视化
收藏
发现表面活性物质正丁醇的吸附量
Γ
随浓度
c
的不断上升最终会下降,这与吉布斯吸附公式的推导结果不符。对此,深入研究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与
Γ
的关系,最终分析得出
Γ
下降区段对应的浓度是没有意义的,即吉布斯吸附公式的推导使用只在浓度不超过CMC时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目录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0 .
摘要
(
559
)
PDF
(834KB)(
729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复杂化学体系的分子模拟研究——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浅析
高毅勤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1 -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01
摘要
(
2001
)
PDF
(1179KB)(
1422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化学科学研究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分子水平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化学研究中对原理性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要求越来越准确的定量研究。化学传统上以实验为主,而现代化学对理论具有了强烈依赖性。理论化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与计算化学不但帮助解释实验结果,更提供对实验观察的预言和对材料药物等的合理设计。通过与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的紧密结合,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分子模拟在化学、材料、生物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处理多尺度实际体系的能力越来越强,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分子模拟作为一个研究手段还需要大力发展,以提高其普适性,使之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加系统化和实用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刺激响应性刚柔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
张金龙, 张洁, 宛新华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6 -1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02
摘要
(
1757
)
PDF
(2659KB)(
1213
)
可视化
收藏
刚柔嵌段共聚物是指刚性链段和柔性链段以共价键相连形成的共聚物。不仅由于刚性链段有序排列的特点使得其自组装行为更为丰富多样,而且刚性分子将优异的功能特性赋予到超分子组装体中,有望实现超分子材料的功能应用。这类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聚集体会对外界的刺激(例如pH、光、温度、化学添加剂等)敏感,产生聚集体形态的变化。本文选取了部分典型的具有刺激响应性的刚柔嵌段共聚物,介绍了其智能自组装行为,并对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国内外化学专业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与探索——高等化学教育咨询评议项目系列之二
张树永, 王玉枝, 苑世领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14 -1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03
摘要
(
1706
)
PDF
(784KB)(
963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东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为基础并结合其他高校的一些做法,对国内外大学的分级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层次与效果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大学比较注意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教学层次和效果明显较高。指出如何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是我国化学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付颖, 叶非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20 -2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04
摘要
(
1849
)
PDF
(752KB)(
814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强化导师队伍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构建创新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整合与优化初步探讨——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王小兵, 卢文贯, 任健敏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23 -2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05
摘要
(
1787
)
PDF
(742KB)(
890
)
可视化
收藏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二者在课程体系上整合优化的基本内容与需要遵循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工科基础无机化学的互动教学探索
赖雪飞, 谢川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26 -2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06
摘要
(
1400
)
PDF
(712KB)(
545
)
可视化
收藏
从让学生制作讲演演示文稿和撰写微论文两方面论述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工科基础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的多样互动式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仪器分析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
胡万群, 邵伟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29 -3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07
摘要
(
1752
)
PDF
(2813KB)(
700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了一个具有远程互动式功能的仪器分析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内容包括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基础理论、背景知识、预习测试、实验报告、实验讨论、实验操作技能规范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杂络合——手性识别的新方式
胡晓允, 单自兴, 周忠强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34 -3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08
摘要
(
1744
)
PDF
(1029KB)(
1200
)
可视化
收藏
手性主体分子对外消旋体中的两种对映体同时进行手性识别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方式称为杂络合。 非外消旋客体手性化合物可以通过杂络合策略实现对映体完全歧化,分别获得单一对映体和外消旋体。杂络合这种手性识别的新方式为光学纯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分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硫化氢荧光探针
李思吾, 李晖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38 -4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09
摘要
(
2860
)
PDF
(827KB)(
1498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硫化氢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几种新型硫化氢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预测了该科研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L-S
耦合法确定多电子组态原子光谱项的计算机实现
王慧峰, 陆维敏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44 -4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10
摘要
(
1665
)
PDF
(870KB)(
765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计算机技术与多电子组态原子光谱项的表格解法相结合,利用简单的计算机编程求解所有原子的光谱项。这种将计算机技术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本科学生对
L-S
耦合和原子光谱项的理解,并可确定3个以上电子的原子光谱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黏度法测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的几种情况讨论
何明, 朱金, 罗振扬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47 -5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11
摘要
(
2800
)
PDF
(795KB)(
1221
)
可视化
收藏
用黏度法测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高分子物理研究的一种经典方法。由于实验条件的选择对实验结果影响非常敏感,因此常常出现与理想结果的偏差或无法计算的情况。本文以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乌氏黏度计测量聚乙二醇溶液相对分子质量容易出现的几种典型情况,并讨论了其中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胸腺五肽的固相合成——化学生物学教学实验设计实例
王昱佳, 刘欣宇, 陈永湘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54 -5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12
摘要
(
2002
)
PDF
(786KB)(
1291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一个适合本科生的化学生物学教学实验。选取Fmoc-Tyr(
t
-Bu)-Wang树脂和侧链保护的氨基酸,利用多肽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了胸腺五肽H-Arg-Lys-Asp-Val-Tyr-OH,产品易于分离。同时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串联质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实验中电极制备的改进
李苞, 张虎成, 张树霞, 代冬梅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59 -6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13
摘要
(
1907
)
PDF
(1248KB)(
1460
)
可视化
收藏
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是一个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本文采用微米压印技术取代汞齐化的方法来制备锌电极,既避免了剧毒试剂的使用又将新技术引入教学,对保护师生健康和扩展学生知识面均有积极的作用;在铜电极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引入搅拌程序,在铜片上获得一层致密的铜颗粒,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微量仪器非水滴定法测定硫酸铵
张海波, 谢音, 丁琼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64 -6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14
摘要
(
1880
)
PDF
(726KB)(
723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自行研制的微量容量仪器,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硫酸铵的含量。对微型滴定法与常量滴定法的平行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聚合物负载的有机硒树脂的功能基含量测定——介绍一个本科生的研究性开放实验
徐伟明, 费燕, 常雨薇, 章鹏飞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68 -71.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15
摘要
(
1611
)
PDF
(794KB)(
866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合物负载的有机硒树脂为例,为大学生开设研究性开放实验。通过聚合物硒试剂的合成和表征,使学生掌握相关实验操作,系统地了解差量法、滴定法、元素分析法和原子吸收法等聚合物试剂功能基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实验,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尝试固相合成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为研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关于平衡态热力学常见过程的定义
郭余年, 程铁欣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72 -7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16
摘要
(
2641
)
PDF
(727KB)(
1186
)
可视化
收藏
平衡态热力学中的等温过程是系统始态与终态温度相等且等于环境恒定温度的过程;等压过程是系统始态与终态压力相等且等于环境恒定压力的过程;等容过程是系统体积恒定不变的过程。称“系统和环境的温度(或压力)相等并恒定不变的过程为等温(或等压)过程”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水溶液体系Δ
f
H
m
θ
、Δ
f
G
m
θ
及
S
m
θ
的研究
程浩亮, 孙少学, 吴欣, 余高奇, 唐艳, 石从云, 陈阳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78 -8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2.017
摘要
(
2056
)
PDF
(765KB)(
943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单质与化合物热力学标准的基本概念,提出水溶液体系的热力学“0”标准,给出Δ
f
H
m
θ
、Δ
f
G
m
θ
、
S
m
θ
定义,并通过水合离子的
S
m
θ
计算实例和误差分析,论证了单质、化合物与水合离子热力学数据可以通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我国高等化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第3次会议召开
袁梅
大学化学 2014, 29 (
2
): 83 -87.
摘要
(
669
)
PDF
(1367KB)(
787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目录
大学化学 2014, 29 (
3
): 0 .
摘要
(
604
)
PDF
(771KB)(
1179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稀土永磁纳米材料的化学法制备及其磁学性能
杨文龙, 杨策, 刘飞, 侯仰龙
大学化学 2014, 29 (
3
): 1 -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3.001
摘要
(
2103
)
PDF
(2032KB)(
1012
)
可视化
收藏
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对传统稀土永磁材料提出了小体积、高磁能积和综合磁学参数优良的要求,材料的纳米化是实现该目标的潜在途经。化学法在制备稀土永磁纳米材料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化学法制备稀土永磁纳米材料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国内外高校化学专业师资队伍状况的比较与对策研究——高等化学教育咨询评议项目系列之三
张树永, 王玉枝, 苑世领
大学化学 2014, 29 (
3
): 9 -1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4.03.002
摘要
(
1646
)
PDF
(789KB)(
975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内外典型高校化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化学专业师资队伍存在规模偏大、学缘结构不合理、水平和效益亟待改善、西部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教师发展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未来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更加注重优化地域和学缘结构并加强教师发展工作,西部高校还应积极推进博士化战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