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第4卷,第1期出版日期 1989-01-15
-
今日化学
-
- 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
- 戴安邦
- 只重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为学生在实验室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练习解决化学问题,各项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课应予充分重视.
-
1989, 4 (1): 1-7.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1
-
-
专题
-
- 理科化学教育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毕业生追踪调查的启示
- 苏一凡, 徐广文, 林大梿, 余瑞昆
-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随着国家经济的起飞和科技的进步,伴随而来的是对人才越来越强烈的渴求,经济越是发展,这种需求量越大.以致许多有识之士断言,未来世界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将是人才的竞争.
-
1989, 4 (1): 13-16.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3
-
-
教学研究
-
-
- 用硫代乙酰胺分离Ⅱ、Ⅲ组阳离子酸度条件的研究
- 杨文忠, 徐学勤
- 近些年来,国内外各种版本的分析化学教材和很多有关阳离子定性分析的文章[1-8]都以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沉淀分离各种阳离子,从理论上说,这样做的结果应更令人满意,但由于各位作者所采用的H2S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和各阳离子硫化物溶度积不尽相同,考虑硫代乙酰胺水解产物以及所形成的硫代酸盐等络合物的影响不同,各文讨论用硫代乙酰胺沉淀分离Ⅱ、Ⅲ组阳离子酸度条件时,提出了各自的结论。
-
1989, 4 (1): 21-25.
DOI: 10.3866/PKU.DXHX19890106
-
-
-
知识介绍
-
-
动态与信息
-
-
今日化学
-
- 微量元素化学与人体健康
- 贡长生
- 本文简要讨论了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的四种主要功能,并指出其浓度和存在形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叙述了几种微量元素化合物在医药和强化食品中的应用,尤其是某些无机和有机铁化合物在治疗和预防缺铁性贫血方面的意义.文中例举了一些化学元素之间的生物拮抗和协同效应,以及某些螯合剂用于治疗金属的中毒和促排作用.
-
1989, 4 (1): 35-38.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1
-
- 关于相律中自由度的概念
- 印永嘉, 袁云龙
- 一个质量数为1摩尔的水两相平衡体系需多少个变量才能确定它的状态呢?问题似乎十分简单.若对此体系应用Gibbs相律f=K-Φ+2.今组份数K=1,相数Φ=2,故f=1.也就是体系的自由度为1,是单变量体系.因此只要一个状态变量就可以确定此体系的状态.需要指定的状态变量可以是温度,也可以是压力.但答案是有悖于事实的.
-
1989, 4 (1): 39-40.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2
-
- 微型色谱装置测定氢型丝光沸石的活性中心
- 谢关根, 刘旦初, 郑绳安
- 催化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过怎样来评价催化剂的优劣,什么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以及怎样来测量其活性中心数等基本概念.为了使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我们设计了使用脉冲微型反应器(微反)对氢型丝光沸石(HM)上的甲苯歧化反应活性进行评价,用吡啶中毒法测定沸石的活性中心数的实验.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1989, 4 (1): 41-44.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3
-
-
-
学生园地
-
-
今日化学
-
- 对“聚合水研究”的反思
- 张雁, 刘军钪
- 1966年至1973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研究“聚合水”的热潮,七年间,关于“聚合水”的制备、鉴定的文章超过了五百篇,其它有关的文章,多得更是不计其数.然而,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所谓的“聚合水”其实根本不存在.图1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聚合水”研究由兴起、极盛到衰亡的这一历史过程.
-
1989, 4 (1): 52-53.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7
-
师生笔谈
-
-
自学之友
-
- 科技文献中的缩略语
- 周世光
- 科技文献中经常大量使用缩略语,为的是简化书写、排印的手续,节省篇幅和加快出版速度.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语言中不断产生新词(字),其中缩略语、缩写词占有相当的比重.如C-M、NOT、SALT及Sea Lab<1>等.化学文献中也大量使用缩略语,CA几乎每条文摘都包含若干缩写词.因此,了解缩略语的构成规律,熟悉查找其全称及译文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检索利用化学文献来说,确系一项基本功.
-
1989, 4 (1): 54-55.
DOI: 10.3866/PKU.DXHX19890119
-
今日化学
-
- 实验误差的处理
- 刘鸿皋
- 当前国内外有关分析化学教材和测试实验指导书,介绍实验误差内容,都是从概念(准确度、精密度)或数学(误差、偏差)方法引入.因为使用的概念、术语和符号多,内容又比较集中而且抽象,致使教学层次不易明确,已成为较难处理的章节.笔者结合教学体会,运用列表方法,从测试实验实际引入概念,根据数据获取过程,揭示出结果的合理表征方法,较完整地列出测试误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的和实际的联系关系.易于明确概念、直观地展开思路.
-
1989, 4 (1): 56-56.
DOI: 10.3866/PKU.DXHX19890120
-
-
化学史
-
- 关于酸本质的“氢学说”的源起
- 赵匡华
- 现在只要初步学习过化学的人都知道酸类的本质和共性是分子中含有活泼的氢.但人们究竟是怎样取得这一认识,其间经历过什么曲折,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人类最早接触的酸类是酒类发酵变质生成的醋以及一些水果的浆汁,它们的共性就是在口中尝起来有酸味.在我国古代,“酸”的含意就是“醋”,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说:“关东谓酢(古醋字)曰酸.”所以酸就是具有醋的味道.因此那时对酸的认识谈不上什么科学的道理.
-
1989, 4 (1): 58-61.
DOI: 10.3866/PKU.DXHX19890122
-
书评
-
-
动态与信息
-
- “物理化学进展系列报告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
- 由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科研联合体发起的,由联合体顾问李远哲教授主持的“物理化学进展系列报告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5月12日至20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按李远哲教授的建议,应南京大学曲钦岳校长之邀,美籍李远哲、林圣贤、丘应楠及庄东荣四位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
1989, 4 (1): 63-63.
-
- 李远哲谈成才之路
- 姚天扬, 束羽, 黄士星
- 报告会期间,李远哲曾就人才成长的道路、科学研究精神以及科学事业发展等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他认为,研究科学就是研究物质的运动,科学家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问题都要追求下去,探索下去.要具有这种精神,日常生活态度很重要,有的年轻人平时生活散漫,即使他们很聪明也不能想象会作出成绩.
-
1989, 4 (1): 63-64.
-
- 高等化学教育研究学术交流会(1988.12北京)
- 钟兴
- 在国家教委高教二司的直接领导以及北京大学校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简称“中心”)于1988年12月6日至1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心”第二次学术委员会议及化学教育研究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98人,其中“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及委员共22人,51所院校代表70人,<大学化学>编辑部工作人员6人.
-
1989, 4 (1): 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