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第5卷,第3期出版日期 1990-05-15
-
今日化学
-
- 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简介
- 匡
- 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美国耶鲁大学生物系的奥特曼(SidneyAltman)教授和科罗拉多大学化学系的切赫(Thomas Robert Cech)教授,以表彰他们在研究"核糖核酸(RNA)具有催化性能"方面所做出的卓越成就. 奥特曼,1939年生于加拿大,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其后获得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1971年以后一直任教于耶鲁大学.切赫生于1947年,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78年后任教于科罗拉多大学.
-
1990, 5 (3): 1-1
DOI: 10.3866/PKU.DXHX19900301
-
-
- 微囊化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俞耀庭, 陈长治
- 本文概述了微囊固定化技术基本应用原理,微囊人工细胞的一般制备方法,各种膜材料的生物、血液相溶性及通透性能.对人工细胞固定化活性碳、树脂、酶及固定化免疫吸附剂、肝细胞在治疗肾衰、肝衰及清除人体内中毒药物、免疫活性物质方面的动物及临床实验和应用,作了一般性介绍.并阐述了固定化技术在临床分析方面的应用.
-
1990, 5 (3): 6-9
DOI: 10.3866/PKU.DXHX19900303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 高等工科院校普通化学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 金若水
- 1989年11月25日,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高校普通化学课程协作组联合召开座谈会,就上海地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各专业普通化学课程设置的问题进行座谈.出席会议的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19所高校和中专从事普通化学教学的教师24人.与会同志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对当前工校本科各专业、特别是非化学类专业普通化学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发表了直率而又中肯的意见.
-
1990, 5 (3): 10-11
DOI: 10.3866/PKU.DXHX19900304
-
今日化学
-
- 有机合成和反应机理选择题型的设计
- 段康宁, 丁漪
-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课程要求有以下七个方面:(1)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有机化学的术语、符号、表达式以传输信息(理解、储存、表达、检索).给出有机化合物名称,能写出其三维结构;给出有机化合物结构,能写出其正确名称.(2)预测各种有机化合物与不同试剂在不同条件下所得到的主要产物.(3)指出有机反应物和试剂在反应中形成哪些新键,断裂哪些旧键,经过哪些反应中间体,得到产物,建议合理的反应机理.
-
1990, 5 (3): 12-16
DOI: 10.3866/PKU.DXHX19900305
-
- 锌的冶炼技术的发展——更新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初探
- 许绍权
- 目前提出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这就要求化学系毕业生对一些实用科学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以促使他们早日发挥出"后劲大"的特点.自然,理科不同工科,教材中不可能占有很多实践知识的内容.现在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而一般的教科书中对新理论、新概念反映较快,而对新方法,新技术反映较慢.无机化学教材中对各种元素的提取、冶炼技术的介绍甚至显得陈旧过时,本文试以锌的冶炼技术为例,探讨这部份教材内容更新的必要性.
-
1990, 5 (3): 17-20
DOI: 10.3866/PKU.DXHX19900306
-
-
-
-
知识介绍
-
- 电解聚合法合成导电高分子
- 沈鹤柏, 张五昌
-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受σ轨道束缚不能移动,有机物晶体多为分子晶体,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小,所以有机化合物是众所周知的绝缘体.要使有机高分子赋于导电性,必须设想种种途径,用低的能量就能产生大量载流子,并使载流子有很好的流动性.对高分子来说,使π轨道重叠,产生π共轭和加强分子之间的作用是导电高分子的结构条件.聚乙炔作为具有最简单共轭双键的导电高分子首先受到人们的注意.
-
1990, 5 (3): 31-34
DOI: 10.3866/PKU.DXHX19900310
-
今日化学
-
-
-
- 电子波粒二象性的计算机模拟
- 步宇翔, 陈淑兰
- 实物微粒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已被实验所证实的结论.也是现代物质结构所必须讲解清楚的内容.微观粒子看起来是比较抽象的东西,且反映其行为的实验教学仪器又比较缺乏,使得在物质结构教学中难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真实状况,仅了解到它们的表面现象.为便于形象化、直观化,本文利用微机方便、灵活、易于普及操作等优点,仿效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使学生看起来生动、真实,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
1990, 5 (3): 42-43
DOI: 10.3866/PKU.DXHX19900313
-
化学实验
-
- 谈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改进
- 裴文, 高永俊
- 近几年来,人们对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和尝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经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谈谈我们在改进有机化学实验课内容方面的体会. 有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门学科至今仍不失其实验性科学的特点,而有机化学实验课则既是整个化学实验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有机化学学科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
1990, 5 (3): 44-45
DOI: 10.3866/PKU.DXHX19900314
-
今日化学
-
- 用HNMR法测量过渡元素离子的磁矩
- 欧晓波, 王清叶, 王成瑞
- 磁化率和磁矩的数据对于配合物化学键型的研究和空间构型的分析有重要作用. 磁化率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以古埃法和据其原理而改进的永磁天平法较为常见.此法的缺点是实验步骤繁琐、样品用量大、精度欠佳.近来有人相继提出用激光摆法和NMR双谱仪法等新方法来进行测量,所得结果数据很好.本文介绍根据D.F.Evens所创立的方法,利用1HNMR波谱来测量过渡元素离子化合物的磁化率和磁矩.
-
1990, 5 (3): 46-47
DOI: 10.3866/PKU.DXHX19900315
-
-
师生笔谈
-
-
今日化学
-
-
-
自学之友
-
- 理想气体热力学中的佯谬现象及其分析
- 郑向敏
- 经典热力学基于其牢固的实验基础所总结出的三个基本定律以及由这些定律所演绎出的许多热力学公式都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可靠性.怀疑其严密性和可靠性是幼稚的.但是,如果忽视这些公式所适用条件的苛刻性,则会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种种佯谬现象.本文就理想气体体系应用热力学公式而产生的几个佯谬现象,根据经典热力学理论对其进行简单的讨论和分析.
-
1990, 5 (3): 55-57
DOI: 10.3866/PKU.DXHX19900320
-
师生笔谈
-
- 征答(25)
- 编者
- 钒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主要用于制造催化剂和合金.但钒又是一种稀散元素,在自然界常以硫化物形式或其他形式存在于绿硫钒矿或钒沥青岩中,其提取和冶炼工艺则因原料矿的组成不同而不同.但从高炉铁水熔渣中回收钒时,由于须将铁水中的钒氧化使其成为熔渣(x.FeO.yV2O3)进入渣相,同时又要防止铁水中的碳损失过量,通常用调节铁水温度的方法来达到"保碳去钒".
-
1990, 5 (3): 55-55
DOI: 10.3866/PKU.DXHX19900321
-
今日化学
-
- 鲍林电中性原理的若干应用
- 刘新锦, 黄铁钢
- 前言美国著名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曾指出:稳定的分子和晶体的电子结构,在于使每个原子上的净电荷接近于零(或介于±1单位电荷之间).这就是他所提出的电中性原理(electroneutrality principle)[1-3].这一原理深刻地揭示出分子中各原子间一个重要的基本关系.估算出分子中各原子上的净电荷,即可判断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方法简单明确,易于掌握.近一二十年来许多低氧化态化合物的合成就是这一原理应用的极好例子.掌握这一原理,会加深对一些化学问题的本质理解,为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
1990, 5 (3): 58-60
DOI: 10.3866/PKU.DXHX19900322
-
国外化学教育
-
-
今日化学
-
- 能源、环境与化学教学——国际会议简介
- 杨骏英
- "能源、环境与化学教学"的国际会议于1989年12月3-8日在美国Berkeley加州大学召开.主办单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化学教育委员会(IUPAC/CTC)和美国能源部(DOE).有37个国家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专题学术会议,内容分三部份:(1)专题报告;(2)各国代表介绍本国能源、环境问题及其与化学教育的联系;(3)分组讨论.
-
1990, 5 (3): 62-63
DOI: 10.3866/PKU.DXHX19900324
-
动态与信息
-
- "应用化学专业"重点课题组工作会议
- 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和课程结构的研究已于1989年列入高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的重点研究课题.由华东化工学院、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负责.为了全面了解应化专业毕业生情况及社会的评价,在1989年初制订了系列调查表,分赴各地广泛调查,获得了较丰富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于1989年12月召开了应化专业重点课题工作会议,对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和课程设置均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
1990, 5 (3):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