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第12卷,第5期出版日期 1997-09-15
-
今日化学
-
-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 分析化学的发展及教学改革
- 李克安, 赵凤林, 江子伟
- 分析化学是一个经典学科, 又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变革的学科。分析化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很长。从炼金术、炼丹术的经验鉴定方法, 到17 世纪波义耳奠定了定性分析的基础; 再到 18 世纪罗蒙诺索夫确定物质不灭定律并使用天平, 奠定了定量分析的基础, 分析化学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20 世纪以来, 分析化学的发展变革显得特别活跃, 共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 时期, 与之相适应的分析化学体系可分别称作经典分析化学、近代分析化学和现代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教育体系也随着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而发展, 理论逐步成熟, 方法不断完善, 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互相补充, 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化学 学科体系和分析化学的教学体系, 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已经和正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1997, 12 (5): 9-12.
DOI: 10.3866/PKU.DXHX19970503
-
-
-
-
-
知识介绍
-
- C60加成反应的一般原理
- 郑大贵
- C60是1985 年美国科学家Krato, H. W. 和Smally, R. E. 等发现的碳元素的第三种同素异形 体。1990 年德国科学家Krätschmer, W. 和美国科学家Huffman, D. R. 等用电弧法克量级制备 C60获得成功 。从此, 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C60的研究热, 科学家对C60发生浓厚的兴趣, 一方 面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与风靡世界的足球十分相似, 另一方面, 经化学修饰的C60衍生物具有潜在 的应用前景。近几年, C60化学反应的研究十分活跃,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自由基反应、电荷转移 复合物的制备、聚合反应, 尤其是加成反应, 已经成为C60化学修饰的重要工具 。本文拟从C60 的结构出发, 结合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 对C60加成反应的基本原理作一简要介绍。
-
1997, 12 (5): 25-27.
DOI: 10.3866/PKU.DXHX19970508
-
-
计算机与化学
-
-
-
化学实验
-
-
-
师生笔谈
-
-
- 对有机化学中杂环化学章节习题的一些看法
- 姚子鹏, 任平达
- 对有机化学中杂环化学章节习题的一些看法姚子鹏任平达(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近日看到一本两年前出版的有机化学习题集,发现该习题集中关于杂环化学的内容谬误较多。其中有些错误在其它一些有机化学习题集或有机化学教科书的习题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甚至在一些学校的考试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错误。因此感到有必要将一些杂环化学内容出题时常易犯的错误提出来, 供教学参考。
-
1997, 12 (5): 45-46.
DOI: 10.3866/PKU.DXHX19970515
-
- 关于平面反射式闪耀光栅的问题讨论
- 曾泳淮
- 关于平面反射式闪耀光栅的问题讨论曾泳淮(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00875)平面反射式闪耀光栅是目前光学分析法中广泛使用的分光元件,无论在原子发射、原子吸收、紫外 可见、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仪中都用作分光元件。因此,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一点闪耀光栅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流行的教材来看, 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还不太一致, 有些提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这里谈一些看法和各位老师讨论。
-
1997, 12 (5): 47-49.
DOI: 10.3866/PKU.DXHX19970516
-
- 一种用于判断ABm型分子结构的程序
- 胡乔生, 刘小明
-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分子的结构是无机化学教学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不少文献介绍了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实践中我们发现, 学生在应用该理论处理一些比较简单和 熟悉的分子结构时较为熟练和准确, 但对一些不太熟悉的和较为复杂的分子则显得把握不准, 甚至误判。为了训练学生熟练准确地掌握应用该理论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和便于学生随时自学自查, 我们用BASIC 语言编写了此程序。它能处理所有非过渡元素化合物和含有d0、d5、d10电子结构的过渡元素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给出相应图形。经对几百种分子或离子检测, 基本准确无误, 作为无机化学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分子结构教学的一种辅助方法,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1997, 12 (5): 50-50.
DOI: 10.3866/PKU.DXHX19970517
-
自学之友
-
-
-
-
港台化学系
-
-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工艺学系简介
- 陈新滋, 周福添
- 香港理工大学(T 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校址为香港九龙红。应用生物与化学工艺学系(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Biolog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简称ABCT 系) 有悠久的历史。可以反映出这所学校由职业专科学校发展成为兼具科学与应用两方面特色的 大学的全过程。香港理工学院(原校名) 建于1972 年, 化学工艺学部分当时属于数学与科学 系, 1976年改名为应用科学系(ASC) 。1978 年, 应用生物学部分加入应用科学系并保留至 1987 年。为了满足构建一所正规大学的要求, 应用科学系于1987/ 1988 年重新构建成两个学系, 即应用生物与化学工艺学系和应用物理学系。
-
1997, 12 (5): 61-62.
DOI: 10.3866/PKU.DXHX199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