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第15卷,第3期出版日期 2000-05-15
-
今日化学
-
- 充满希望的新世纪——21世纪化学学科发展的一些看法
- 吴毓林
- 20世纪是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也经历了使人眼花缭乱的100年。基于化学过程的物质生产更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这个地球村的方方面面。今天的高度物质文明离不开化学,即使说“化学创造了美好生活”也并不怎么过分。然而,当化学家自豪地回顾这百年辉煌之际,社会上出现了对化学品的恐惧,国内外选择化学作为自己事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些其他领域的科学家认为化学科学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了;而另一些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则认为化学正在被肢解,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消亡。
-
2000, 15 (3): 1-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0.03.001
-
- 飞秒化学的先驱者——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 孔繁敖, 熊轶嘉, 吴成印
- 1999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学家AhmedHZewail教授,以表彰他在利用飞秒激光脉冲技术研究化学反应方面的开拓性工作。图1AhmedHZewail教授AhmedHZewail1946年2月26日生于埃及,至今仍然保留有埃及国籍。1967毕业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并于1969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74年获博士学位后,他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所的受IBM公司资助的博士后研究员。
-
2000, 15 (3): 5-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0.03.002
-
基地建设
-
- 利用优势条件 培养创新能力
- 邹明珠, 吴通好, 郝秀峰
- 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人才培养的热门话题,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在我国,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知识的传授成为各级教育的主线。以往的化学教学内容也是注重系统的书本知识和验证性的实验,喜欢学生规规矩矩,按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去做,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在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中我们重点抓了这个问题,试图通过一些措施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几年来,基地班中绝大多数学生的总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受到任课教师和指导论文教师的普遍好评和欢迎。
-
2000, 15 (3): 9-11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0.03.003
-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 03-7项目组文管类化学课程改革进展
- 忻新泉, 王志林
- 为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计划”,非化学系化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项目组(037项目)自立项以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外系化学课程分为生物医药类、地学类、物理技术类和文管类4个专题组开展工作,各专题组成员在相关学校的支持下,转变教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其中文管类专题组尤为突出,并于1998年11月27日~11月2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全国文管类化学课程交流总结会,现对该专题组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及所取得的成绩简要汇报如下。
-
2000, 15 (3): 14-1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0.03.005
-
-
-
- 教材中所表现的科学研究方法
- 贺占博
- 我从事大学化学基础课教学工作已有10年了,在这10年的教学中,我逐渐发现、领悟到一般大学教材所表现出来的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发展的一般顺序是:(1)由科学思想形成的概念定义出一个确定的物理量;(2)由此进一步确定此物理量的实验测定方法、仪器装置、实验配方等,从而得到大量的实验结果;(3)总结这些实验结果,得出经验关系或定理;(4)从理论上分析说明这些经验关系的本质,力求从理论上得出与实验结果相符的该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即人们一般所说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
2000, 15 (3): 23-2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0.03.008
-
- 对比法在有机反应机理教学中的运用
- 方小牛
- 对比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将各种事物加以比较,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是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如果善于运用,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对比的概念和反应很多,如基本概念的对比,反应类型的对比,反应条件的对比,中间体的对比,反应活性的对比等。本文仅就对比法在有机反应机理教学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
2000, 15 (3): 25-2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0.03.009
-
-
知识介绍
-
-
计算机与化学
-
-
化学实验
-
-
-
-
师生笔谈
-
-
-
自学之友
-
-
-
化学史
-
-
纪念专题
-
- 物理化学界的一代宗师 大学教师的楷模
- 高盘良, 李芝芬, 杨文治, 韩德刚
- 黄子卿教授1900年元月诞生于广东梅县。他从事物理化学科研和教学工作近60年,学识渊博,学术造诣精深,治学严谨,堪称我国物理化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研究工作涉及电化学、生物化学、溶液理论等诸多方面,讲授过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统计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化学动力学等课程,为我国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适逢黄老百年诞辰,特撷其生平一二以志纪念。1《物理化学》---新中国第一本物化教材由黄子卿教授编着的《物理化学》(1956年)是新中国建国后高等学校的第一本中文物化教材。
-
2000, 15 (3): 64-6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0.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