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16卷,第2期出版日期 2001-03-15
-
今日化学
-
- 微流控分析芯片发展与展望
- 方肇伦
- 引言: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现代科学仪器当做信息社会的源头和基础纳入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而分析仪器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最近,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充分说明了先进的分析仪器与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甚至关键作用。面临着21世纪科技发展中提出的众多挑战,分析仪器和分析科学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日益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
-
2001, 16 (2): 1-6
-
- 新型无机材料中的化学
- 林建华
- 在几千年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材料一直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中,材料的重要作用变得更加突出。从20世纪末开始,材料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化学肩负着发现新分子、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任务。化学家是第一个看到新分子和新材料的人,因此化学家在材料研究中处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有利地位。其次,材料性能的优化、材料的改性和材料的制备工艺都以化学过程为基础。到目前为止这部分工作仍主要以实验和经验为基础。
-
2001, 16 (2): 7-14
-
- 塑料,导体和有机光电信息材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 裴坚
- 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习惯思维,这种改变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们也许已经习惯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对思维方式的巨大冲击。
-
2001, 16 (2): 15-18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 大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
- 汪朝阳, 李景宁
- 本文列举了有机化学教学中大量的绿色化学教育实例,指出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001, 16 (2): 19-24
-
- 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 王伯康, 王志林, 孙尔康
- 1 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必要性 化学是1门实验科学,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化学系的学生在低年级做各基础课实验,高年级做专门化实验和毕业论文。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基础理论、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在这些实验课中是分别学习的,各门课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分别学习和掌握的,学生缺乏大量有关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缺乏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而高年级的专门化实验又由于专业划分过细,知识分割过窄,使学生学得的知识过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较单一,尽管基础扎实,但缺少创新意识和能力。
-
2001, 16 (2): 25-2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1.02.005
-
- 物理化学课程教材建设与实践
- 蔡炳新, 胡瑶村, 高倩蕾, 张季爽
- 在进行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我们从宏观定位、整体优化、精选内容、压缩学时、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反映前沿、强化能力、突出应用等原则出发,对理工科化学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深层次的改革,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1]。新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将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课程分别提前于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设。本文就物理化学教材的建设与教学实践浅谈4个问题。
-
2001, 16 (2): 27-2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1.02.006
-
-
-
知识介绍
-
-
-
化学实验
-
- 气相色谱相邻组分分离度与柱温关系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 傅厚暾, 冯钰锜, 赵俐敏, 刘立
- 仪器分析是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仪器分析实验所用的仪器大多价格昂贵,而且分析仪器的发展更新很快,使仪器分析实验课明显存在着仪器短缺,实验开设不足,虽投入人力较多,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等问题[1]。利用计算机辅助色谱分析实验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我们开发了一套“计算机模拟色谱分析实验”软件,用于教学实践,效果良好。现介绍其中的计算机模拟柱温对气相色谱组分保留值及相邻组分分离影响的实验。
-
2001, 16 (2): 47-4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1.02.011
-
-
师生笔谈
-
-
自学之友
-
-
-
国外化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