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18卷,第4期出版日期 2003-07-15
-
今日化学
-
- 21世纪单细胞分析发展
- 程介克, 庞代文, 黄卫华, 鲁馨
- 细胞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了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必须以研究细胞为基础,探索细胞的生命活动,掌握和控制生、老、病、死的规律,造福于人。目前细胞研究已经从细胞整体(单细胞)深入到亚细胞(局部细胞质、细胞膜、囊泡)和分子水平(DNA等生物大分子及单分子)。因此,单细胞分析向分析化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众多机遇。
-
2003, 18 (4): 1-1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3.04.001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 建设有利于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制
- 陆靖, 徐华龙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11-1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3.04.002
-
- 元培计划简介
- 段连运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12-13.
-
- 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 郭祥群, 胡荣宗, 朱亚先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13-14.
-
- 本科教育发展要有新思路和新突破
- 黄乐览, 施开良, 童叶翔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14-14.
-
- 培养创新型化学研究人才的探索
- 程鹏, 吴世华, 刘双喜, 裴利民, 朱志昂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15-15.
-
- 创新型化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与实践
- 张逢星, 史真, 柴三营, 杨秉勤, 赵建社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16-16.
-
- 培养新世纪化学创新人才的探索
- 田少萍, 于雪峰, 宋天佑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17-17.
-
- 地方高校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 陈建中, 林树坤, 李荣华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18-19.
-
- 转变教育理念 优化课程体系
- 孙汉文, 高俊刚, 申世刚, 李纪太, 徐建中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19-20.
-
- 有关大学生创新教育环境建设的几点意见
- 张树永
- 受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河北大学举行。23所高校的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8篇,14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交流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经验。由于绝大多数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院校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各基地院校的代表还交流了建设基地的经验和进展,认为基地院校必须有新理念、新举措,才能取得新成绩,发挥基地在新形势下的辐射作用。会议决定明年适当时间举行第二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
-
2003, 18 (4): 20-20.
-
-
-
动态与信息
-
- 通过光异构化作用牵动物体的分子机器
- 宋琦
- 最近,德国科学家报道,以一个光脉冲为动力,单个分子的收缩可以产生足够使AFM悬臂弯曲的力。这是利用单个人造分子机器把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第一例。人们对于偶氮苯聚合物在光照下能够在伸展的反式和收紧的顺式之间互变的现象,已经知之甚详。慕尼黑大学的生物物理教授H.E.Gaub和他的助手们发现,当这个分子变短时,附着在分子上的载荷会产生位移。分子机器可能成为一种生物基的马达,也可以由复合物通过自组织成为像分子推进器一类的系统,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
2003, 18 (4): 26-26.
-
- 三组分环加成反应
- 宋琦
- Stanford大学教授P. A. Wender的实验室发现了一种金属催化环加成反应。他们发现在有些金属催化的[6+2]环加成反应中,有一个副产物是由[6+2-1]过程生成的七元环化合物。Wender立即想到,[5+2]反应可能会通过[5+2+1]过程生成八元环。他们在一个铑催化的反应中证实了这个设想。当用很容易合成的乙烯基环丙烷和市场上就能买到的炔的衍生物在CO气氛下反应时,得到了八元环的产物。
-
2003, 18 (4): 26-26.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
-
-
计算机与化学
-
-
- 普通化学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 车云霞, 申泮文, 周卫华, 朱海马, 余志红, 张润峰, 苟兴龙
- 普通化学网络课程是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该课件使用Flash作为网络多媒体开发工具,采用了矢量图形技术、MP3声音格式和流式技术等,开发出的软件体积小,适于网络传输。该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2003, 18 (4): 44-4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3.04.009
-
化学实验
-
-
- 2,6-二氯甲苯氨氧化制备2,6-二氯苯腈实验
- 黄驰, 喻鹏, 谢光勇, 郑穹
- 本实验属于化工基础实验,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氨氧化催化法,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以2,6二氯甲苯为原料制备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2,6二氯苯腈。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到合适的反应条件。本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处理较复杂问题和初步从事多相催化研究的能力。
-
2003, 18 (4): 50-5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3.04.011
-
- 沸点仪加热装置的改进
- 钟爱国
- 气液相平衡图的测绘是精馏法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基础,也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化学教学实验。已有多种沸点仪用于数据的测定[1,2]。图1是沸点仪的示意图[3]。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用电热丝直接浸在烧瓶中加热溶液,采用调压变压器控制这种内置式电阻丝的电压时,常常不灵不准,甚至失控,极易导致有机液体起火或电热丝被烧断;且裸露的金属丝会使学生产生畏电的情绪。(2)电热丝硬度高,弯曲难,与铜丝连接起来费时、费劲,实验中常因接触不良而误认为加热电压不够而继续升高电压,易使电阻丝被烧断。一般需要6~8h才能完成此实验。
-
2003, 18 (4): 54-5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3.04.012
-
师生笔谈
-
-
- 对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教材中两个问题的商榷
- 彭秧锡, 彭建兵
- 武汉大学主编的第4版《分析化学》[1]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九五”规划重点教材。该书自第一版问世至今,已再版多次,是一本较好的分析化学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该教材对某些问题的阐述,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对其中两例进行探讨。1 关于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该教材指出:吸光光度分析的灵敏度还常用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灵敏度指数)S来表示。
-
2003, 18 (4): 58-5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3.04.014
-
自学之友
-
-
国外化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