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22卷,第3期出版日期 2007-05-15
-
今日化学
-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 大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和改革实践
- 范康年, 陆靖
- 物理化学是大学化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按照国内大学化学系传统的课程体系编排,一般先讲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描述性内容较多的化学课程,在此基础上,以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作为各种化学现象的理论总结,放在高年级开设。最初,物理化学课程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等内容,后来又增加了统计热力学。结构化学则包括量子力学基础、原子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等,后来又补充了分子光谱等微观结构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在具体处理上,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一般先开设物理化学,后开设结构化学。两门课程的内容互相独立,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任课教师各自
-
2007, 22 (3): 8-1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3.002
-
-
-
-
-
-
-
知识介绍
-
-
计算机与化学
-
-
化学实验
-
-
-
-
师生笔谈
-
- 难溶硫化物在水中溶解度计算的探讨
- 王晨光, 苏星光
- 在讲授难溶硫化物溶解度的计算时,由于其阴离子在纯水中发生水解作用,会改变溶液的pH,计算此类弱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时,要考虑其阴离子水解的影响。现行教材大都分两种情况来讨论:若沉淀的溶解度非常小,则认为由S2-水解产生的[OH-]很小,此时水解后溶液的pH与水相同,可按pH=7时的酸效应来计算沉淀的溶解度;若沉淀的溶解度较大,则水解后溶液的pH大于7,此时按阴离子第一级水解已经完全,而第二级水解基本上没有发生,作近似计算[1]。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难溶硫化物在水中溶解度的新方法,即通过分段考虑S2-离子水解后水的pH,逆向推出与之对应的难溶硫化物的Ksp范围,并给出了溶解度大小的近似计算公式。
-
2007, 22 (3): 48-4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7.03.014
-
-
自学之友
-
-
国外化学教育
-
-
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