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在近20年有巨大的发展。在其应用中,病原微生物和与感染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体系复杂度又相对较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并有较快发展。本文从感染中病原微生物和宿主的蛋白质组学两方面入手,简要综述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感染过程的相关工作,着重介绍该领域近几年的主要进展,并对其发展做出展望。
理科院系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缓慢,急需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注入新鲜而实用的内容。全新设计建设的现代高分子化学实验覆盖众多传统实验课鲜有涉及、但在科研中极为重要的前沿理念与技术,旨在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对学科前沿的把握能力,其成功开发为理科院系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提出了全新思路。
对结构化学绪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结构化学的课程内容,认识结构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动力,并讲授结构化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事项,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更好地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现有改革成果,初步尝试了面授加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探讨了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效果和反映出的问题,并为混合式教学的推广实施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未来大学化学课程的在线教育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给出了适用于本科应用化学及材料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初步解决了目前双语教学语言与专业互不兼顾的问题以及大学英语课程与双语有机化学课程衔接较少的问题。
综述了2,3,5-三甲基氢醌的合成工艺进展,主要包括2,3,6-三甲基苯酚(TMP)氧化还原法、TMP羟基化法与异佛尔酮法,详细阐述了其中关键反应步骤的机理,并指出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将是此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雷诺实验是学生学习流体理论、判定流型必不可少的实验。为了促进实验教学,用LabVIEW等制作雷诺实验仿真模拟软件,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效果和学生动手及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对开发软件的应用,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很好地辅助了教学,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用VB6.0重新设计了BH-1S型燃烧热测定仪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程序。用自适应坐标绘制温差-时间曲线,便于学生依图对实验过程的控制。数据处理时,用点号设置温差-时间曲线的拐点,具有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便于学生依拟合直线与原始点吻合的程度正确地选择拐点。这些改进简化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实验效率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使该仪器更具有现代化的水平。
介绍一个面向大学二年级本科生的探索性实验。基于专利文献方法的合成路线较为适宜学生实验且具有良好训练价值:以邻苯二甲酰亚胺、1,3-二溴丙烷、乙酰乙酸乙酯、对甲氧基苯胺为基本原料,以Japp-Klingemann 反应和Fischer吲哚合成法联用构建吲哚环,经水解脱羧、乙酰化,合成了褪黑激素。对学生在实验中的条件优化探索进行了简要介绍。
介绍一个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为一体的综合实验——介孔碳材料CMK-3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实验通过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碳材料CMK-3,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技术表征材料的形貌和多孔结构;考察了介孔碳材料CMK-3对水溶液中次甲基蓝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能。
以配合物乙酰丙酮铁为前驱体,利用超声雾化的方法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制备α-Fe2O3薄膜,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
以大型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为例,说明当沙尘天气发生时,空气中的粉尘和微小颗粒进入到仪器内部会引起空气压缩机故障、射频发生器的传感器不工作、助燃气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给以后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提供相应的参考。
针对物理化学教材中有关光化学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的量子产率、初级过程的反应速率表示以及是否是零级反应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利用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rGmθ与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反应平衡常数间的联系,分析不同标态下电极标准电极电势间的关系。根据这一思想,以水解离平衡为例,讨论了设计原电池求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一般方法。
建立了四大滴定分析“滴定突跃绝对值”的概念;用滴定突跃绝对值推导出四大滴定分析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
叙述了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的几种主要的推导方法,以及这些推导所反映的物理模型,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
两性物质的pH计算是无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3个有代表性的例子(NaHCO3、 NH4CN、NaH2PO4),运用Matlab获得它们的pH、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两性物质酸碱性原因,并让学生了解、学习Matlab在化学中的应用。
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稳定性可根据能量判据进行判断。一般认为,石墨是标准状况下碳元素最稳定的同素异形体,其标准摩尔生成焓被定为参考值0kJ/mol。近来亦有研究说明金刚石在0K下更稳定。一些文献认为富勒烯比石墨更稳定的说法是错误的,应予纠正。
2015年4月16~17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山东青岛组织召开了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研究交流研讨会,就自发变化和可逆过程的定义、可逆与平衡、自发与不可逆的关系、环境熵和总熵、环境的热力学界定和总熵判据、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本文是此次会议的纪要,希望对纠正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偏颇甚至错误的认识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