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钆螯合物造影剂的原理、条件、研究进展、以及提高其弛豫效率的方法4个方面进行介绍与总结;在研究进展方面,着重介绍了荧光、生物敏感造影剂;并且从酶活性、金属离子活性、pH活性3个方面对生物敏感造影剂进行了论述。
通过“自发热贴发热原理”教学案例介绍问题式教学(PBL)和案例教学(CL)模式在普通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应用。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在案例的基础上利用提问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提问式教学的氛围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两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构建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展望预期效果,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模式倡导以校内教学为主导,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学产结合”、“学研结合”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中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得到提高。
以农林高校基础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抓手,构建了农科特色鲜明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农科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的化学基础。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探讨了怎样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根据课程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针对化工专业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兴趣淡薄,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等现状,将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用于无机化学的教学实践,旨在提高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结果对比表明:重复提取理论有助于学生“编码和提取”信息,且在无机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教学中均具有可实践性,学生学习绩效明显提升。
为检验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问卷形式对实验室条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实验教学整体效果较满意,但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
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策略、内容、考核等方面介绍了配位化学课程中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工与制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仪器分析必修课教学中,既需强调其应用性,又有培养创新型人才兼顾个性发展的要务。基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仪器分析教学目标中的合理定位,在教学主线引领下,从精选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建设专业背景需求的仪器分析课程新体系,多彩多样教学方法的挖掘和适当使用,依层次循序渐进选择性开设仪器分析实验等3个方面系统组织构建人才培养方略。
精细化学品已成为当今世界化工市场的竞争热点,对从事新产品开发的化工职业人来说,其复配技术更是体现其技能水平的标尺之一。面向21世纪的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课程具有深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工程化教育意义。本文简介了由作者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同名高等学校教材,推介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新颖考查形式和要求。
以2012、2013和2014级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开设“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专题研讨课。通过课堂汇报、问卷调查和研讨总结及体会报告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醋酸铕、醋酸铽分别与乙酰丙酮在60℃水浴下加热回流,生成两种稀土β-二酮配合物,即乙酰丙酮铕(Eu(acac)3·3H2O)和乙酰丙酮铽(Tb(acac)3·3H2O),在紫外灯下观察配合物发光现象,乙酰丙酮铕在紫外灯下显暗红色,乙酰丙酮铽在紫外灯下显亮绿色。红外分析结果与理论相吻合,荧光分析表明它们是较好的荧光材料,热分析结果说明它们的热稳定性相对较高。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具有工业生产价值,其合成作为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经典实验项目,按教材实验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本文在严谨的化学平衡理论分析基础上,首次提出提高合成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控制草酸和草酸钾的用量,改进后的合成条件为:氧化步骤H2O2的浓度为6%,水浴温度为40℃;充分氧化后,微沸2分钟;酸溶步骤中草酸稍微过量,草酸钾过量10%;结晶时做到充分冷却。经此改进,可简化操作,节约原料,实验室平均产率达87%,教学中学生实验平均产率超过70%。
100多年以来,经验性的、定性的le Chatelier原理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据经常出现错误。理论证明,le Chatelier原理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不是普遍适用的。现代既然有简便的、定量的平衡移动原理,le Chatelier原理应该退出化学教学了。
叙述了建立一个普遍化热动力学方程的过程。
文章指出现有各种自发过程的判据都是在指定的约束条件下才能应用,缺乏普适性是自发过程定义多样化的引发原因。在无约束条件下将热力学第一定律代入总熵判据得出并分析讨论了总熵判据的另一种形式,结合自发过程的特点总结出了热力学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给出了自发过程的通用定义。进一步指出原总熵判据只能分辨可逆与不可逆,不能分辨自发与非自发。文章给出的总熵判据的另一种形式——封闭系统任意过程的做功能力判据具有分辨自发与非自发的能力。通过理论研讨和实际应用表明,做功能力判据与总熵判据完全等价,在相应约束条件下可还原为当前热力学中各类方向判据。填补了常见的变温过程和变压过程在以前的教科书中无自发和非自发判据的空白。以前教科书中由于自发过程定义和解释的混乱而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在通用定义和做功能力判据面前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
论述了不同精度Hamilton算符下多电子原子的结构,并对Slater行列式、电子组态、原子光谱项和光谱支项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
理想完全互溶双液系是两个组分都严格遵守Raoult定律的体系,从数学角度看,其平面相图有着确定的函数关系。本文以Clausius-Clapeyron方程为基础,推导了该类理想体系的p-x、T-x及p-T相图的函数解析式。
通过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考察发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化学专业在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比较中澳化学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希望能为我国教学改革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