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子能级跃迁相关的电子圆二色(ECD)光谱因其研究对象宽泛,与涉及振动能级的振动圆二色(VCD)光谱互补,已成为应用于手性立体化学研究的集成手性光谱的主流表征手段。本文概述了确定手性金属配合物绝对构型的三种主要方法,详细介绍了ECD光谱法在确定手性金属配合物绝对构型中的应用,其中着重强调了激子手性方法,并对集成手性光谱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在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了“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一章的翻转课堂实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及分析。
基于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工科特色普通化学课程的多元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将同济大学普通化学国家资源共享课与基于MOOC/SPOC等在线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的课堂讨论以及相关专业前沿科学拓展相结合,提高了大学生的化学素质修养,开阔了学生认识科技前沿的眼界,培养了学生融会贯通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介绍思维导图的特征以及思维导图软件XMind的主要功能特点,阐述了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化学的理论基础。以XMind软件作为绘制工具,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例,探讨了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单元总结中,在建构知识体系、把握知识脉络以及训练思维能力方面的有效作用。进一步以本章重要知识点“熵增加原理”为例,尝试思维导图在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拓展应用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无机化学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将实验教学考核成绩分成平时成绩、阶段成绩和结课成绩三个部分,建立了注重实验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实验过程及实验技能的考核体系。
指出当前高校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校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不同课程考核和评价的模式应该不同的理念。
遵循前沿化、国际化、微型化、绿色化的原则,针对实验基础、基本操作实验、微型合成实验、综合实验4个部分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双语课程体系改革。在建立双语实验预习制度及完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着力训练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仪器与试剂及实验过程,并用英语完成实验预习报告。积极引导学生产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实验技能扎实、专业能力全面的创新人才。
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简单、便捷、精准、可持续、学生乐于接受等特点,已渗透到高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为了提高教学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了利用微信公众号构建基础化学实验室管理系统,介绍了相关的应用与实践,这将使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为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以苯胺为单体,木质素磺酸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成本低廉、吸附性能优异的聚苯胺-木质素磺酸(PAL)复合物。要求学生掌握复合物的合成操作步骤、复合物的表征及其染料吸附性能测试的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为研究型实验教学提供思路。该实验利于加深学生对高分子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验能力。
总结了4种教学中遇到的有机化合物新、旧IUPAC名及CCS名差异情况,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有机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不仅在有机化学,在药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中也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表达有机反应立体选择性高低和立体异构体纯度的几个重要描述术语——对映体过量百分数(percent enantiomeric excess,简写为%ee)、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数(percent diastereomeric excess,简写为%de)、对映体比例(enantiomeric ratio,简写为er)和非对映体比例(diastereomeric ratio,简写为dr)的历史由来、含义及其在学术使用中存在的争议,给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提出建议。
应用自由软件Scilab、LiberOffice和R,在化学原理习题课教学中展示科学计算软件解决课后习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自由软件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概念。21世纪的教学方式是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学习的方式也从个人学习变成了协作学习,这正是“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核心。本文回顾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对“云计算”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以“大学化学云学堂”为案例解析了“云计算”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模型建立的实际应用,阐述了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以期为“云计算”辅助学习与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考查了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的内迁经过以及在大后方恢复重建、开展科学研究的艰难历程,并对化学所战时科研的特点及学术贡献等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核能发展需要放射化学人才,而放射化学人才紧缺在世界范围内是个普遍现象。本文介绍了欧洲应对放射化学人才危机而开展的欧洲放射化学教育、培训合作项目(CINCH),包括一期和二期项目。项目的成果包括详细的放射化学教育现状调查,统一的培养课程体系,以及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NucWik)等。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为我国的放射化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详细分析并解答了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理论试题。对于每一道题目,我们都给出了详尽的讨论,引导读者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通过推理、演算、论证等方法顺利解题。对于特定的题目,我们还给出了相关的科学背景介绍与知识拓展,鼓励读者了解题目背后的科学思想,感受化学学习与科研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