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铁磁性材料的电等价物,铁电体具有宏观自发电极化,表现出电滞回线等特性,在存储、能量转换、开关、传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分子材料的特性,分子基铁电体可望作为无机陶瓷铁电体的有益补充和替代。本文围绕铁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征,针对分子基铁电体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结构化学小班课教学情况。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大班授课的基础上采用小班讨论的方式可以起到巩固基础、开阔视野、促进交流、提高水平的作用。
研究生助教是对研究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补充了本科教学教师资源。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需要加强对研究生助教的培训、指导、管理和考评,也需要加强课程教学的统一规范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引导。本文探讨了基础化学实验研究生助教的教学经验,并对今后实验教学管理以及研究生助教的培养等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针对在实验室开设定性分析实验受到的制约,设计并开设了“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虚拟实验,以作为常规无机定性分析实验的重要补充和扩展。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一并开设,构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善知识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无机定性分析能力。
以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为例,将合成方法学研究引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采取抽签方式确定每个学生的实验内容,通过考查加热方式(电热套或微波辐射加热)、溶剂(甲苯或环己烷)以及反应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并通过文献查阅及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探索了探询-科研型实验教学模式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摸索,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研、协作意识,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介绍了南京大学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设计实验的开设情况。在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选取主导仪器、递交初步计划、陈述实验方案和完成设计实验4个环节的训练,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特征,本文提出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以实验项目“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为案例,探讨该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新模式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影响。实践表明,在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该实验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化学实验与科研方法课程,通过构建“课堂学习-自主实验-科学指导”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开展科研方法论理论教学,设计以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结果分析为主线的研究型教学实验,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和创新意识。
在当前高等学校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从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如何从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出发,探讨了适合工科院校化工原理教学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途径。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是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针对当前不同教材和教学资料排序不一致的情况,本文在综合分析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两方面分析,结合实际反应结果,尝试给出了各种常见碳正离子较为合理的稳定性顺序和相应解释。
采用自组装的流动吸附仪建立了基于BET吸附原理的快速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实验方法(单点法),对同一活性炭样品,在多功能气体吸附系统上进行对照实验(多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流动吸附仪测定比表面积方便易行,数据稳定可靠,实验教学效果良好。本文介绍这一特色实验,期望对从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同行有所助益。
作为化学领域的新兴二级学科,化学生物学利用化学的原理、方法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来研究生命过程中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清华大学为“学堂人才计划”学生培养建立的实验课程平台——“化学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体会和安全管理。
整个化学发展历史就是科学家为科学奋斗献身的历史,是科学家自觉不自觉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化学中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教育素材。化学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教育、爱国主义和意志品格教育、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教育,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课程教学质量服务。
研究了同一类型化学键X-C的键能、键长和H-C键的酸性等性能与碳原子价轨道电负性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X-C键能随碳原子价轨道电负性增加而线性增大;H-C与C-C键的键长随碳原子价轨道电负性增加而线性减小;H-C的酸性随碳原子价轨道电负性增加而线性增大。因而,对结构类似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采用碳原子价轨道电负性对实验测定的化学键性能作图,判断其测定结果正确与否。
物理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和化学工艺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基本理论,二是科学方法。泰勒展开式是常用的数学公式之一,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非常有用。本文介绍了泰勒展开式在推导克拉佩龙方程、凝固点降低公式及开尔文公式中的应用,总结了使用泰勒展开式获得热力学函数之间关系式的基本思路,为泰勒展开式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选择柠檬酸、磷酸、硼酸、肼、二甲胺阳离子、二乙胺阳离子等具有不同pKa的6种弱酸组成混合缓冲液,该缓冲体系可在pH 2-12范围内发挥缓冲作用;通过对缓冲液中不同组分浓度的调整使缓冲溶液在整个缓冲范围内都具有较为恒定的缓冲容量,缓冲容量达0.7C 平均,而这些复杂的精确计算和作图都可通过软件Sigmaplot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