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设计的氮化碳(C3N4)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这使其不仅局限于光催化领域,更已经成为电化学催化领域的新宠。通过调控纳米结构,可以协同发挥复合材料性能激发电化学性能。以电化学储能及传感应用为目标,材料结构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并综述了石墨相氮化碳及其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方法、结构和性能,为进一步深化g-C3N4的科学化应用提供思路。
“材料热力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课。通过精选教材、调整教学内容、探讨材料热力学课程课堂教学与前沿科研成果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融汇基础与前沿,优化热力学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和科研成果的最佳结合途径,改变学生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多元化思维及科研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在学生看来,有机化学是一门复杂、难学的课程。然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将会有助于学生克服望而生畏的心理,培养热爱有机化学的科研工作者。如何教呢?基于有机化学教学研讨会的感悟,结合自身的有机化学教学体会,详细阐述了青年教师对有机化学教学的思考。
结构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核心课程,对培养高水平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立足于学生兴趣和课程特点,本文提出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增设量子化学计算实验课。紧扣教学大纲重难点,设计制作了4个基础实验,阐述了内容及实施细节。该改革让学生以计算机为仪器、应用结构化学知识来解决和理解化学问题,提升了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依赖于严格的实验过程的科学管理。本文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通过《化学实验指导手册》的编制和严格执行,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环保意识,加强对实验过程的指导。将实验各环节纳入考核范畴,目的在于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规范实验报告撰写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监控和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总结了结构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尝试,讨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可能途径。
简要介绍了结构小班讨论课中关于主题文献“态叠加原理”的讨论情况及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与生活是面对非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与衣、食、住、行等相关的化学知识。本文将国家标准应用于化学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以标准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掌握使用标准文件分析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化学学科,了解化学学科在生活中的作用,规避化学产生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介绍诺贝尔奖的由来、评选和颁奖仪式,总结了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
从反应热力学以及实验设计比较两方面出发,研究氨水对CaCl2和H2O2反应制备CaO2的影响。发现氨水用量与过氧化钙产量相关,当NH3/Ca2+摩尔比小于2时,CaCl2无法反应完全;当NH3/Ca2+摩尔比为2时,过氧化钙产量增加,且无过多氢氧化钙杂质生成,较为符合制备反应的实验设计。
通过介绍陕西师范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创新管理运行模式,阐述了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这种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校有限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椅式环己烷为例,介绍了如何应用分子模拟软件制作含有分子对称元素的VRML模型的过程。利用VRML的交互性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分子的三维结构以及对称元素的分布,切实提高了分子对称性的教学效果。
介绍了对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学系教学实验室访问学习见闻。通过访问学习,发现其系统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方式、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实验室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办法及网络辅助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课堂实验笔记的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