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本科贯通生的中职阶段学习与普通高中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由于对基础知识未进行过系统强化训练,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但由于较早进相关工厂见习或顶岗操作,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根据中职本科贯通生的特点,多采取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工厂生产中遇到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些概念和定义,“发现”一些原理,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Blackboard(Bb)教学平台基础上,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构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提升、效果检测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种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分析了化学信息学课程基本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我院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大学化学信息学教学的两个层次;重点探讨了本科生化学信息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为推进化学信息学教学改革抛砖引玉。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新闻事件及学科发展相结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时代感和历史感,让学生在掌握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氨基酸代谢的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在基础教学中对相关内容的讨论和推广对培养21世纪新型跨学科人才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将以三种基本的非极性天然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为例,从氨基酸合成代谢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做教学模式的探索,并尝试归纳与总结自然界采取这样代谢路径的原因和逻辑。同时,其中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也体现出生命体系所采取的不同寻常的合成路径和反应机制。这对于本科生而言不仅是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的良好的素材,也是了解目前研究热点和积累知识的有效渠道,期望对其后续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有帮助。
针对成教生生源结构和学习特点,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强化学生实验操作培训,提高学生分析检测能力。藉举办化学分析工技能竞赛,促进教师教学形式的转变,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将实验教学与技能竞赛相对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学院办学影响力与认可度。
氨氮含量的高低是衡量湖泊和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之一,水体中的氮元素极易诱发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国标中通过比色法来检测氨氮含量的方法主要有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根据高等教育国家标准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科研意识、实验动手能力的要求,依照检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国家标准,检测了济南市区内三大名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大明湖、聊城东昌湖以及天津海河的水体样品中的氨氮浓度,并把山东师范大学的生活自来水作为对比样品,比较了比色法检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检测过程中的得失领悟到了采用比色法检测、分析样品的方法技巧。结果表明,通过不断地完善检测方案,两种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9以上。在实验操作中,由于操作过程和操作手法的不同(例如显色剂浓度、标准溶液的取用技巧以及各溶剂混合之后放置时间的长短等),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是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个经典实验,本文对该实验所用的原索氏提取器进行改进,得到内通气集热式索氏提取器并用于实验教学。通过对照实验,对改进索氏提取器和原索氏提取器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装置具有原装置的功能和特点,且提取时间更短、提取温度和提取率更高,可在高校推广使用。
介绍一个研究探索型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新型电控荧光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内容包括电控荧光聚合物的合成及电控荧光性能的相关测试。通过本实验的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提高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本实验的开展还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学科的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
经典的BET测试适用于介孔和无孔物质,测试的相对压力范围是p/p0=0.05–0.3。现在人们对含有微孔的物质也用BET表征,可能的测试相对压力范围是p/p0=0.005–0.3。所得数据比较多,需要筛选才能找出符合BET模型的数据。有的仪器公司最新版软件有辅助筛选功能,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这类软件是基于Rouquerol变换方法编写的。我们试着摸索了这个方法的数学推导过程,然后根据文献和多人积累的测试经验归纳总结出了BET数据处理的5个步骤,整个处理过程在Origin软件上即可实现,适用于所有容量法BET仪器的数据筛选、处理和检验。
针对物理化学相平衡章节体系多变、知识点繁多、相图抽象等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教学策略。首先对相平衡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进行论述,并强调重、难点;随后对章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表格系统罗列相图的体系、相律、应用和术语;最后提出相图解读通行方法,并结合具体例子讲解这些方法、相律以及杠杆规则如何使用。
通过对次氯酸根、溴酸根等卤素含氧酸根在一定条件下歧化反应机理的讨论,以及实验事实辅以密度泛函理论(DFT)、Multiwfn计算,探讨了各种机理的合理性,初步验证了利用有机反应机理阐述无机反应过程的合理性,并探寻如何通过类比有机反应机理系统总结无机反应的规律。
介绍了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化学实验大赛无机化学实验考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以大赛试题为案例,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详细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互动,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