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戴安邦. 化学通报, 1985, (10), 63. | 2 | 戴柏青. 化学教育, 1982, 3 (5), 15. | 3 | 弗瑞德·巴索罗,罗纳德·C·蒋逊.配位化学.宋银柱,王耕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11-27. | 4 | 沈斐凤. 现代无机化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204- 205. | 5 | Schaffer C. E. ; Jorgensen C. K. Molecular Physics 1965, 9 (5), 401. | 6 | 周公度; 段连运. 结构化学基础,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269- 276. | 7 | 杜美玲; 吴云英; 周世雄; 张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1 (S1), 12. | 8 | 陈克. 大学化学, 1987, 2 (3), 34. | 9 | 潘德慧; 郑佳孝.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9, (2), 61. | 10 | Sch?ffer C. E. Inorg. Chim. Acta 1995, 240, 581. | 11 | 章慧. 配位化学:原理与应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8- 19. | 12 | 游效曾. 化学通报, 1999, (10),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