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Chemistry ›› 2020, Vol. 35 ›› Issue (12): 247-260.doi: 10.3866/PKU.DXHX202006022
•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2020-06-04
Accepted:
2020-08-02
Published:
2020-09-01
Contact:
Kun Gao
E-mail:kgao@xjtu.edu.cn
MSC2000:
Kun Gao. Incorrect Interpretations from Biochemical Textbooks for 44 Years in the Case of Valence of Nitrogen Atom in Pyridine Ring[J].University Chemistry, 2020, 35(12): 247-260.
"
出版社 | 教材数量/本 | 时间范围/年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4 | 1999–2017 |
科学出版社 | 21 | 1999–2018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14 | 2000–2015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6 | 2001–2016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5 | 2015–2018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4 | 2011–20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3 | 2005–2013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 | 2006–2010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3 | 2000–2010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 | 2009–2013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 | 2004同年出版2本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2 | 2010–2013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 | 2007–2012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 | 2014同年出版2本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1 | 2006 |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1 | 2012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 | 2015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 2011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1 | 2008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1 | 2011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1 | 201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1 | 2004 |
"
出版社 | 教材名称 | 出版年 |
人民政府卫生部教育处出版科 | 生物化学 | 1951 |
湖南医学院生化教研组 | 生物化学 | 1957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生物化学 适用于食品工学专业 | 1961 |
新兴图书公司 | 生物化学(上) | 1974 |
辽宁师范学院生物系 | 普通生物化学(上) | 1979 |
重庆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编 | 生物化学 译著 | 1979 |
轻工业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0 |
八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委会 | 生物化学 | 1982 |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基础生物化学 | 1982 |
东北五院校合编 | 生物化学 | 1983 |
九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委会 | 生物化学 第2版 | 1984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5 |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上) | 1985 |
合记图书出版社 | 生物化学(上) 第2版 | 1986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7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原理(上) | 1987 |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8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教程 | 1988 |
青岛出版社 | 生物化学教程 | 1988 |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简明基础生物化学 | 1988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9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9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9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9 |
海洋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90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93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07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生物化学 第2版 | 2007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09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0 |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简明生物化学 | 2010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 2011 |
冶金工艺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2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2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3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6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7 |
"
出版社 | 教材名称 | 出版年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90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9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生物化学 第3版 | 1989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第4版 | 1988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8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1988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8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5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第2版 | 1985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5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 1985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4 |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简明生物化学 | 1982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1 |
科学出版社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2版 | 1981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80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第2版 | 1978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1974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06 |
海洋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8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7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7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6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6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生物化学教程 | 2015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3 |
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 生物化学(上) | 2013 |
农业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3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生物化学 第3版 | 2012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生物化学 | 2011 |
九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委会 | 生物化学 第2版 | 2010 |
八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委会 | 生物化学 | 2010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 2010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2版 | 2009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生物化学 第5版(潘文干主编) | 2008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生物化学 第5版(周爱儒主编) | 2008 |
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组 | 生物化学 | 2007 |
"
反应式 | 出版社 | 时间 | 叙述 |
![]() | 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组 | 1974年10月 | 电子中和了吡啶中五价氮的正电荷,并使其成为三价氮(P29) |
![]()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8年12月 | 烟酰胺的氮为五价,能接受电子成为三价氮(P146) |
![]()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0年11月 | 烟酰胺的氮为五价,能接受电子成为三价氮(P146)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1年12月 | 底物分子的一个H+和两个电子转给NAD+的尼克酰胺环,使氮原子由五价变为三价(P112)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1年12月 | 底物分子的一个H+和两个电子转给NAD+的尼克酰胺环,使氮原子由五价变为三价(P79) |
![]() | 八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委会 | 1982年9月 | 其吡啶氮为五价氮,能可逆的接受电子而成三价氮(P83–84) |
![]() | 九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委会 | 1984年7月 | 其吡啶氮为五价氮,能可逆的接受电子而成三价氮(P85) |
![]() | 农业出版社 | 1985年5月 | 氧化型的吡啶氮为五价,当它接受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电子后便成还原型,后者的吡啶氮为三价(P96) |
"
反应式 | 出版社 | 时间 | 叙述 |
![]() | 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 1985年8月 | 其吡啶氮为五价氮,能可逆的接受电子成三价氮(P163) |
![]()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5年11月 | 吡啶环的氮原子接受一个电子由五价变成三价(P178) |
![]()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5年11月 | 吡啶环的氮原子由五价变为三价(P59) |
![]()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年5月 | 吡啶环的氮原子接受2个电子由五价变成三价(P92) |
![]()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1988年7月 | 其吡啶氮为五价氮,它能可逆的接受电子成三价氮(P229)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8年10月 | 底物所失的两个电子转移给烟酰胺环上的氮原子,使其由+5价变成为+3价(P162) |
![]()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1988年11月 | 其吡啶氮为五价氮,能可逆地接受电子而成三价氮(P67) |
![]()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1989年9月 | 其吡啶氮为五价,能可逆地接受电子而成三价(P53) |
"
反应式 | 出版社 | 时间 | 叙述 |
![]()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9年10月 | 吡啶环的氮原子由五价变为三价(P56) |
![]() | 海洋出版社 | 1990年12月 | 其吡啶环上的氮为五价氮,能可逆的接受电子成三价氮(P78) |
![]()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7年9月 | 尼克酰胺的吡啶氮为五价,能可逆地接受一个电子变为三价(P90) |
![]()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8年6月 | 尼克酰胺中的氮(吡啶氮)为五价氮,它能可逆地接受电子而成为三价氮(P290) |
![]()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年9月 | 分子中尼克酰胺的5价氮能可逆地接受电子而成为3价氮(P66) |
![]() |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2010年7月 | 其中一个H+和两个电子转给NAD+的尼克酰胺环上,使氮原子由五价变为三价(P57) |
无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10年1月 | 尼克酰胺中的氮(吡啶氮)为五价的氮,它能可逆地接受电子而成为三价氮(P96) |
无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11年5月 | 其吡啶N为5价,能接受电子转变为三价N原子(P109) |
无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2012年9月 | 电子与吡啶环上五价氮结合,中和它的正电荷,使之变为三价氮(P94) |
"
反应式 | 出版社 | 时间 | 叙述 |
![]()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13年6月 | 尼克酰胺分子中吡啶N为五价,能可逆地接受一个电子变为三价(P68) |
![]()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2013年7月 | 其中一个电子中和了吡啶环上氮的正电荷,氮由五价变成三价(P51) |
![]()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5年9月 | 烟酰胺的五价氮接受2个电子被还原成为三价氮(P139) |
![]()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16年1月 | 分子中尼克酰胺的氮为5价,能可逆地接受氢称为3价氮(P132) |
![]()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2016年10月 | 其吡啶氮为五价氮,它能可逆的接受电子成三价氮(P308) |
![]()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7年8月 | 其吡啶环的氮原子为失去1个电子的5价氮,它能接受1个电子变成3价氮(P126) |
![]()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7年12月 | 其中一个H+和两个电子转给NAD+的吡啶环上,使氮原子由五价变成三价(P161) |
![]()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2018年6月 | NAD+分子中尼克酰胺的氮为五价,能接受电子还原成为三价氮(P224) |
1 | 朱玉军; 李宗和. 化学教育, 2009, (11), 80. |
2 | 张楚富. 生物化学,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9, 227- 228. |
3 | 徐嘉义编译.生物化学(上).香港:新兴图书公司. 1974: 229-230. |
4 | Voet, D.; Voet, J. G. Biochemistry, 4th ed.; John Wiley: Hoboken, 2014; pp. 471-472. |
5 | Nelson, D.; Cox, M. 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2017; pp. 1413-1414. |
6 | Voet, D.; Voet, J. G.; Pratt, C. W.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Student Version, 4th ed.; John Wiley: Hoboken, 2011; pp. 456-457. |
7 | 姜招峰. 全美经典生物化学学习指导,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257- 258. |
8 |
Bentley R. ; Franzen J. ; Chasteen T. G. Biochem. Mol. Biol. Edu. 2002, 30 (5), 288.
doi: 10.1002/bmb.2002.494030050114 |
9 | 凌列峰; 周玮玮; 苏小丽. 生物化学,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8, 224- 225. |
10 | 王金亭. 生物化学,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 161- 162. |
11 | 金国琴; 柳春. 生物化学, 第3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26- 127. |
12 | 郭成栓. 生物化学,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132- 133. |
13 | 张洪渊. 生物化学教程, 第4版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6, 308- 309. |
14 | 汤其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139- 140. |
15 | 崔晓芳. 生物化学,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 68- 69. |
16 | 刘松梅; 赵丹丹. 生物化学,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 262- 263. |
17 | 余庆皋; 刘捷频. 生物化学, 第2版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3, 51- 52. |
18 | 李树伟. 生物化学,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2, 94- 95. |
19 | 王翔.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1, 109- 110. |
20 | 许激扬. 生物化学,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96- 97. |
21 | 乔秀丽. 简明生物化学, 哈尔滨: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10, 57- 58. |
22 | 李尔炀; 蔡志强. 生物化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74- 75. |
23 | 屈伸; 冯友梅.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419- 420. |
24 | 查锡良. 生物化学, 第2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66- 67. |
25 | 李宪臻. 生物化学,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90- 291. |
26 | 金丽琴. 生物化学,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89- 90. |
27 | 吕文华. 生物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1- 52. |
28 | 王祖植. 生物化学,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0, 78- 79. |
29 | 王明运. 生物化学,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9, 53- 54. |
30 | 刘绍均. 生物化学,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55- 56. |
31 | 朱怀荣; 刘粤酶. 生物化学,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8, 67- 68. |
32 | 赵伟康. 生物化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92- 93. |
33 | 张洪渊. 生物化学教程,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8, 229- 230. |
34 | 钟洪枢; 关基石. 生物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162- 163. |
35 | 杨志铭,李建新.生物化学(上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1985: 163-164. |
36 | 徐力群. 生物化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5, 96- 97. |
37 | 马如骏. 生物化学,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59- 60. |
38 | 齐治家. 生物化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178- 179. |
39 | 九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写组.生物化学.第2版.南京:九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委会, 1984: 85-86. |
40 | 八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写组.生物化学.南京:八所医学院生化教材编委会, 1982: 83-84. |
41 | 聂剑初.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79- 80. |
42 | 聂剑初.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 112- 113. |
43 | 潘文干. 生物化学,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 30- 31. |
44 | 周爱儒. 生物化学,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 146- 147. |
45 | 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组.生物化学.北京: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组, 1974: 30-31. |
46 | Bender, D. A.; Rodwell, V. W.; Kennelly, P. J.; Botham, K. M.; Weil, P. A. 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31st ed.; McGraw-Hill: New York, 2018; pp. 298-299. |
[1] | Wei Zhang, Li Ma, Shaoai Xie, Yuling Wang, Hongjin Chen. The Simplifie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VSEPR Theory [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22, 37(6): 2107112-. |
[2] | Baoshan Li. Probe into the Issues about the Theory of 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in Different Textbooks [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21, 36(8): 2009044-. |
[3] | Ying Zhang, Guoyan Zhang, Xinjun Quan. The Third Discussion on the Oxidation Number [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21, 36(2): 2003031-. |
[4] | Yida JIANG,Zhiwei JIANG,Bowen QI,Bingchen ZHONG,Jiang BIAN. Application of Arrow-Pushing Method in the Redox Mechanism of High-Valence Metallic (Cr, Mn, Fe) Oxysalts [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18, 33(9): 105-110. |
[5] | Chao-Tun CAO.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ctronegativity of Valence Orbital of Carbon Atom on the Chemical Bond Property [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17, 32(7): 77-82. |
[6] | Hua HOU,Zhi-Chao HUANG,Bao-Shan WANG. Revisit on the Teaching of Valence Bond Theory in the Curriculum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16, 31(9): 24-28. |
[7] | Ping CAI,Kai HU,Gong-Zhen CHENG. Discussion of the Delocalized π-Bond in ABn Molecules [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16, 31(12): 69-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