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化学发展历史简介;化学与农业的关系;化学学习方法;气体和有效数字等预备知识 | 通过化学简史、科学元素论的确立、原子论、燃烧学说以及现代化学进展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立志为“三农”服务 | 化学史与科学精神;科学发现的规律;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我国在化学科学方面的成就;化学对农业的贡献。化学与智慧农业的关系 |
元素概论 | 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碱金属与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及其应用;生命元素 | 通过对元素的演化哲学、元素的发现史、生命元素等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理解生命元素对动植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知农爱农的情怀 | 辩证唯物主义与科学认识论;一分为二的观点;质量互变规律;环境保护与新发展理念;徐光宪教授创立的稀土元素“串级萃取理论”。微量元素在作物中的智能控释 |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 化学反应热及其计算,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判据,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 通过热力学三大定律和自发过程判据,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反应速率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科学规律的内在逻辑和学会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 | 唯物辩证法;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自然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全面与片面、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智慧农业系统管理设计 |
分散体系及溶液中的平衡 | 稀溶液的依数性;胶体结构与性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 通过分散体系及溶液中的平衡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溶液的性质,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并学会用化学平衡的观点动态的观察世界 | 物质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我国物理学家黄子卿教授第一次准确测定水的三相点温度;我国合成氨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智慧农业领域电化学传感器设计与应用 |
物质结构 | 原子结构的近代理论;核外电子运动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 | 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理解科学理论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科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本质特征 | 辩证唯物主义与科学认识论;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物质结构理论演进之美;化学美与艺术美的关系。徐光宪、卢嘉锡教授等对物质结构理论的贡献 |
化学分析和吸光光度法 | 误差理论;滴定分析法;光吸收定律;吸光光度法及其原理和应用 | 提升学生对大国工匠精神的认识,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建立“量”的概念 | 自然科学与实事求是精神;科学前沿与研究方法;分析方法的哲学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侯氏制碱法。光化学传感器 |
有机化合物概述及立体异构 |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分类、命名;构象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等 |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学会有机物的命名方法,正确认识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一般规律 | 科学认识论建立的一般方法;凯库勒的原子价键理论和苯环结构;维勒打破生命力论;个性和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手性与药物的关系 |
烃、卤代烃及含氧官能团有机物 |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及含氧官能团有机化合物 | 通过对烃类及醇、酚、醚、醛、酮、羧酸等化合物的学习,理解物理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熟悉相关化合物的合成设计的方法 | 自然辩证法;量变质变规律;从理论到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分子设计与创新思维;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
含氮化合物及生命基础物质 | 硝基化合物、胺类化合物、重氮与偶氮化合物;芳香族杂环化合物、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 使学生理解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理解构成生命物质的基础,熟悉从氨基酸到蛋白质的理论 | 科学伦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生命物质的起源;蛋白质起源学说;我国生物学家赵玉芬在蛋白质起源方面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