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格林伍德(Greenwood, N. N.) (英),厄恩肖(Earnshaw, A.) (英).元素化学(下册).曹庭礼,夏鲁惠,耿承延,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196-209.
|
2 |
张兆麟. 化学教育, 1995, (10), 1.
|
3 |
周怀阳. 自然杂志, 2015, 37 (6), 397.
|
4 |
孟迪. 管理观察, 2019, (26), 80.
|
5 |
危震坤; 华小珍; 肖可; 周贤良; 叶志国. 电化学, 2015, 21 (4), 393.
|
6 |
冯攀; 俞小花; 李永刚; 俞双林; 李荣兴; 谢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 37 (3), 368.
|
7 |
彭娜; 翟鹏飞; 王景涛; 王俊晓; 刘咏. 化工学报, 2020, (5), 2389.
|
8 |
李超群; 田宗平; 曹健; 周永兴; 邓圣为; 陈铮. 中国锰业, 2016, 34 (6), 91.
|
9 |
刘新锦; 朱亚先; 高飞. 无机元素化学, 第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234- 238.
|
10 |
张立艳; 张英锋; 马子川. 化学教育, 2011, (1), 4.
|
11 |
李淑芬; 张宏. 工企医刊, 1999, (2), 106.
|
12 |
梅光泉; 应惠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1), 29.
|
13 |
陈霞飞. 质量与标准化, 2015, (5), 26.
|
14 |
魏少征. 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 1991, (4), 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