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介孔TiO2——一个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的设计
Preparation of Nano Mesoporous TiO2 by a Fast Sol-Gel Method: a College Open Experiment of Chemistry
通讯作者:
基金资助: |
|
Fund supported: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
设计了一个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介孔TiO2的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该实验结合本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介孔TiO2的快速合成和材料表征分析。通过本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
A new college open experiment of chemistry-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TiO2 by a fast solgel method 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our newest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experiment was involved in fast preparation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mesoporous TiO2.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the students' chem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ill be expanded, their interes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ill be motivated, and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undertake indepen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will be cultivated.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王向东, 阴倩倩, 向靖宇, 王海霞.
WANG Xiang-Dong, YIN Qian-Qian, XIANG Jing-Yu, WANG Hai-Xia.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对纳米介孔TiO2的性质、用途及发展有一定了解。
(2)了解并掌握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TiO2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纳米介孔TiO2的形貌结构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技术。
2 实验原理
钛酸丁酯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Ti(OC4H9)4+H2O⇌(C4H9O)3TiOH+C4H9OH
(C4H9O)3TiOH+H2O⇌(C4H9O)2Ti(OH)2+C4H9OH
(C4H9O)2Ti(OH)2+H2O⇌C4H9OTi(OH)3+C4H9OH
C4H9OTi(OH)3+H2O⇌Ti(OH)4+C4H9OH
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TiOC4H9 + HOTi≡⇌≡TiOTi≡ + C4H9OH
≡TiOH + HOTi≡⇌≡TiOTi≡ + HOH
PEG和PAM在反应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如下:
图1
3 实验原料及仪器
3.1 实验原料
无水乙醇(AR),钛酸四丁酯(TBOT) (AR),聚丙烯酰胺(PAM,Mw = 3000000) (LR),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Mw = 1000、6000、20000) (AR),盐酸(AR),去离子水。
3.2 实验仪器
磁力搅拌器(78-1),恒温干燥箱(Y802-A),空气气氛炉,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JEM-2000CX),N2吸附脱附仪(ASAP2020),X射线衍射仪(XRD-6000)等。
4 实验步骤
4.1 介孔TiO2的制备
在剧烈搅拌下,用5%的硝酸调节280 mL无水乙醇至pH 4-5之间,完成后加入10 mL去离子水,溶液记为A。将20 mL无水乙醇和10 mL TBOT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到溶液A中,剧烈搅拌直至溶液变蓝,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PEG乙醇溶液,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PAM乙醇溶液,搅拌至凝胶出现,停止搅拌。
得到的胶体在60℃干燥箱中烘干4 h,即可得到纳米介孔TiO2的干凝胶。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凝胶放入瓷坩埚中,于空气气氛炉中在适当温度下煅烧即可得到纳米介孔TiO2。
4.2 介孔TiO2的表征分析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000CX)、N2吸附脱附仪(ASAP2020)、X射线衍射仪(XRD-6000)等技术对以上产物的相组成、形貌结构、孔径以及比表面积等进行系统的表征分析。
5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5.1 TEM分析
TEM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介孔TiO2分散性好,孔道的短程有序结构增加,纳米粒子的团聚现象降低,孔径尺寸变小,并且分布均匀。可以看出晶粒大小在10-15 nm左右,与XRD分析得到的数据相吻合。TiO2晶面间距为0.351 nm。样品有蠕虫状孔道结构,孔径大约在5 nm左右,并且分布均匀(图2)。通过TEM测试分析,学生可宏观直接地观察样品的形貌结构、孔径尺寸、晶面间距等特征,对所得产物的微观结构有感性的了解和认识。
图2
5.2 N2吸附脱附分析
根据N2吸附脱附滞回环,在低压区(P/P0<0.4)脱附等温线相对吸附等温线没有明显的滞回现象,说明样品没有微孔结构。在高压区(P/P0 > 0.8)也没有滞回环,表明样品中没有层状粒子的堆积或者大颗粒的聚集。在中压区(0.8>P/P0>0.4)有明显的滞回环,说明样品有良好的介孔结构,这与TEM测试结果一致,其变化宽窄可衡量中孔的均一性(图3)。根据曲线用BET方法计算出的TiO2的比表面积为172.08 m2·g-1。小图为样品的孔径分布曲线,根据BJH方法分析,可见样品的孔径分布较窄,大约在5 nm左右。学生可通过BET表征分析所得的数据推算得到产物的比表面积、孔径等数据,并可与TEM和XRD的数据进行比较,由此可全面获得介孔TiO2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数据。
图3
5.3 XRD分析
XRD图谱用来分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通过分析测量样品的衍射角(2θ),根据JCPDS卡片检索,可以得到材料的物相组成。并根据谢乐公式计算颗粒的粒径大小为13.5 nm,与TEM数据一致。由图4的衍射角(2θ)数据可知,本实验所制样品为锐钛矿相TiO2,未发现其他物相,也没有金红石相的特征峰出现,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没有出现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在本实验中,学生可学会应用X射线结构分析测量样品的衍射角(2θ),进而确定样品的物相、组成以及应用谢乐公式计算颗粒的粒径尺寸等数据。
图4
6 小结
本实验综合性较强。从内容来说,主要涉及介孔TiO2的合成及其表征与分析,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在纳米材料方面的知识。从实验过程来说,其中常规的实验手段使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对大量新型仪器的测试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对相关学科科研前沿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以上开放性综合实验的训练,学生比较完整地体验了科研工作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学习文献检索与查阅,锻炼综合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等专业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