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葵, 林茜颉, 何旭娜, 蒋琳, 黄燊, 梁毅, 王红强, 李庆余, 吴强. 创新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助力专业人才培养——以广西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J]. 大学化学, 2023, 38(5): 92 -100 . |
[2] |
杨志勇. 学用并重,教研融合——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生课程的改革实践[J]. 大学化学, 2022, 37(1): 2103085 - . |
[3] |
邱建华, 沈星灿, 唐劲军, 许燕红, 蒋邦平.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国家级化学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5): 2010072 - . |
[4] |
杨占旭, 蔡天凤, 胡跃鑫, 宋丽娟, 王吉林, 施岩, 李剑, 钱建华. 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应用化学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5): 2012007 - . |
[5] |
吴亚, 史俊, 吴丽. 有机合成协同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07077 - . |
[6] |
曹秋娥, 刘世熙, 陆冬梅.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以云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99 -103 . |
[7] |
钱建华, 宋丽娟, 王吉林. 新工科视阈下石油化工类高校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77 -81 . |
[8] |
王成云, 张文清, 朱为宏. 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精细化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65 -70 . |
[9] |
胡道道, 刘宗怀, 陈新兵, 雷志斌.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三点一线”建设模式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45 -49 . |
[10] |
傅钢, 郑南峰, 任斌, 吕鑫, 王野, 田中群, 朱亚先. 厦门大学能源化学专业的创建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59 -64 . |
[11] |
高锦明,耿会玲,王俊儒,张继文,朱玮. 基于一流本科教学的植物化学类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 大学化学, 2019, 34(6): 19 -25 . |
[12] |
李维红,张奇涵,李娜,王颖霞,裴坚. 注重基础 促进交叉 尊重选择 培育英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拔尖计划”十年[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 -7 . |
[13] |
蔡苹, 胡锴, 程功臻. “化学与社会”课程体系建设[J]. 大学化学, 2018, 33(9): 52 -54 . |
[14] |
邓阳, 万坚.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改革[J]. 大学化学, 2018, 33(9): 33 -37 . |
[15] |
惠新平, 梁永民, 沈永雯. 创新型化学专业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8, 33(9): 28 -32 . |